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春峰 1 ; 刘峰 1 ; 祖元刚 2 ; 孟庆英 3 ; 王囡囡 3 ; 朱宝国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甜菜;耕作方式;土壤物理性状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3 年 3 卷 04 期

页码: 13-18

摘要: 为利用甜菜作为生物能源的原料,在其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淡色火山灰土壤为供试土壤,播种采用直播方式,栽培采用简易耕作栽培技术,以耕起移植区和不耕起直播区为对照,针对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甜菜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耕起直播区与简易耕直播区比较,土壤结构易紧密化,甜菜易产生侧根。但是,在出苗、生育期以及产量方面的差异不显著。不耕起直播区的根部收获量与现行的耕起移植区相比,减产2.5%~9.2%。对于碎土性较好的淡色火山灰土,耕翻与整地作业可以简略化或者免除,同直播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 相关文献

[1]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高盼,王宇先,杨慧莹,于侃超,葛选良,迟莉,樊景胜. 2018

[2]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王晓军,高洪生,李伟群,陈雪丽. 2017

[3]深松对半干旱区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徐莹莹,杨慧莹,王晨,王宇先,徐婷. 2021

[4]深松少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马军韬,肖佳雷,王俊河. 2009

[5]不同施肥模式对坡耕地土壤物理性状、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孟祥海. 2013

[6]深松免耕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宫秀杰,钱春荣,于洋,赵杨,姜宇博,王俊河,马军韬. 2009

[7]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 赵泽松,黄琰,马春梅,龚振平,杨悦乾,宋秋来,董守坤,张磊. 2010

[8]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张哲,麻琳,魏丹. 2012

[9]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10]寒地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热动态. 李梁,于洋,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王俊河,钱春荣,宫秀杰. 2017

[11]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李琬,李炜,肖佳雷,毕影东,张必弦,刘明,来永才,王晓辉,刘淼. 2014

[12]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 2012

[13]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2024

[14]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王俊河. 2016

[15]耕作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盖志佳,张伟,刘婧琦,蔡丽君,王谦玉,赵桂范,张敬涛,李彩凤,王玉波. 2015

[16]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 战丽莉,许艳丽,张兴义,潘凤娟,裴希超,刘振宇. 2012

[17]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马星竹,郝小雨,赵月,郑雨,邢占强,于磊,姬景红,刘双全. 2024

[18]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左辛. 2012

[19]土壤性状和玉米生长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 徐莹莹,靳晓燕,庞爱国,于晓波,孙士明,王俊河,赵秀梅. 2022

[20]免耕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春华,盖志佳,王立秋,王谦玉,张敬涛.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