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堆肥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琬 1 ; 李景鹏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2.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堆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动态监测;分子生物学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2 年 28 卷 18 期

页码: 20-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了解堆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本研究综述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堆肥研究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温度梯度凝胶电泳、单链构象多态性、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扩增性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等技术的原理、方法与技巧、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及可能克服的办法。得出结论在堆肥过程的研究中,应充分利用传统培养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跟踪堆肥过程中重要菌群的变化、演替规律,以便更全面的深入认识堆肥过程的本质,为堆肥技术和工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陈雪丽,王玉峰,李伟群,王爽,王晓军,张磊,王英. 2018

[2]好氧堆肥中amoA硝化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徐莹莹,刘玉涛,王俊河,王宇先,杨慧莹,高盼,樊景胜,武琳琳. 2016

[3]氰氨化钙土壤消毒对黄瓜根腐病及土壤病原菌的控制效果. 贲海燕,石延霞,谢学文,柴阿丽,李宝聚. 2016

[4]土地利用类型动态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阿城市为例. 刘洋. 1998

[5]东北山1定子野生种群考察及其自然变异多样性分析. 杨锋,闫忠业,王强,刘延杰,张利义,伊凯. 2010

[6]两株芽孢杆菌对黄瓜和番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陈雪丽,王光华,金剑,王玉峰. 2008

[7]大豆连作对土体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李春格,李晓鸣,王敬国. 2006

[8]白浆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施菌渣的响应. 张楠,潘雪,刘杰,于洪久,张博,杜海伦,刘沣漫,郝帅. 2025

[9]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玉米农田黑土碳库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司马鑫琪,李彦生,于镇华,刘俊杰,顾海东,刘居东,王光华,吴俊江,苗淑杰,乔云发,金剑. 2024

[10]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中氨挥发的影响. 于洪久,郭炜,王大蔚,李玉梅,刘杰,边道林. 2016

[11]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形态的动态变化. 魏自民,王世平,魏丹,许景钢. 2005

[12]生活垃圾堆肥水溶性有机物荧光特性变化. 滕险峰,魏自民. 2008

[13]牛粪传统堆肥工艺降低重金属铜、锌活性的研究. 王振,韩永胜,张淑芬. 2023

[14]北方高寒地带生物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分离纯化研究. 张胜男,张浩洋,张跃华,任国莉,马军. 2017

[15]堆肥过程中氮素损失的控制. 赵秋,鲍艳宇. 2007

[16]寒地秀珍菇菌渣生物腐熟技术研究. 张楠,刘杰,于洪久,钟鹏,孙彬,郭炜,苏戈. 2021

[17]寒区玉米秸秆田间覆膜堆肥速测指标变化研究. 史风梅,刘娣,裴占江,于洪久,张楠,王粟,高亚冰,刘杰. 2021

[18]堆肥原位保氮技术研究进展. 张玉兰,孙彩霞,段争虎,陈利军,武志杰,马星竹,王俊宇. 2010

[19]接种外源微生物对鸡粪堆肥的影响. 陈大鹏,马文东. 2007

[20]堆肥填充料除臭效果研究. 于洪久.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