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广东常规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爱卿 1 ; 朱小源 1 ; 曾列先 1 ; 李落叶 2 ; 李建雄 2 ; 杨健源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常规稻;稻曲病;抗性评价

期刊名称: 中国稻米

ISSN: 1006-8082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3 期

页码: 34-39

摘要: 2010-2013年采用温室人工注射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诱发法分别鉴定了104个和49个常规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温室人工接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3个、23个、10个、8个、6个、54个,总体抗感比为34.6∶65.4;病圃自然诱发抗性评价结果表明,高抗、抗、中抗、中感、感、高感的品种(品系)分别有5个、8个、8个、16个、6个、6个,总体抗感比为42.9∶57.1。两个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着显著的差异,其中鉴定的品种中有57个是广东历年审定的常规稻品种,总体抗感比为19.3∶80.7,测试品种中大多是感稻曲病的品种,对稻曲病表现良好抗性品种有广盐1号、华航31号、佳辐占、玉香油占、广陆矮4号、七佛占、粤香占等。本研究结果为广东稻区稻曲病防控以及抗病品种的选育应用提供了依据。

  • 相关文献

[1]华南籼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评价初步研究. 冯爱卿,曾列先,陈深,李传瑛,韩靖鸾,谭新球,朱小源. 2011

[2]华南超级常规籼稻育种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江奕君,林青山. 2009

[3]杂交稻与常规稻的技术性状及其经济效益比较-基于南方稻区11个品种的实地调查. 万忠,方伟,周少川,段东霞,杨震宇. 2015

[4]高产常规稻新品种粤特13的选育. 陈粤汉,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程永盛. 2011

[5]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粤广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程永盛,陈粤汉. 2009

[6]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7

[7]华南籼稻高效育种 -从"早晚兼用型"到"常恢兼用型"水稻育种.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重荣,王志东,陈宜波,赵雷,龚蓉,潘阳阳. 2022

[8]特效植物营养素处理时期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表观遗传效应的影响. 余素芹,谢国文,王正询,江奕君,高云,梁前进. 2011

[9]杂交稻与常规稻的技术性状及其经济效益比较——基于南方稻区11个品种的实地调查. 万忠,方伟,周少川,段东霞,杨震宇. 2015

[10]特效植物营养素对常规稻性状表现及表观遗传效应的影响. 余素芹,王正询,江奕君,高云,谢国文,梁前进. 2010

[11]特效植物营养素在水稻的合理使用及表观遗传效应. 余素芹,谢国文,王正询,江奕君,高云,梁前进. 2011

[12]华南超级常规稻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黄庆,江奕君,林青山,邹永春,刘怀珍,高云. 2009

[13]特效植物营养素在常规稻穗珍香上的表观遗传增产效果. 余素芹,谢国文,王正询,江奕君,高云,梁前进. 2011

[14]广东省国标优质常规稻育种进展. 程永盛,廖耀平,何秀英,陈钊明,陈粤汉. 2008

[15]广东丝苗米品种萌发幼苗期及苗期的耐盐性评价. 梁嘉燕,孔雷蕾,胡晓丹,杨旭健,杨武,白嵩. 2025

[16]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防治水稻主要病害. 李燕芳,周振标,谭耀华,张振飞,肖汉祥. 2021

[17]一季中晚稻稻曲病化学防治研究. 刘怀珍,李康活,黄庆,陆秀明,张彬,李惠芬,邹积祥,周少川. 2014

[18]我国稻曲病研究进展. 曾列先,陈深,李传瑛,韦靖鸾,谭新球,朱小源. 2011

[19]广东豇豆主要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罗方芳,佘小漫,何自福,蓝国兵,汤亚飞,杜振国. 2013

[20]中二软占空间诱变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及稻瘟病抗性. 肖武名,杨祁云,王慧,刘永柱,郭涛,朱小源,陈志强.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