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模拟降水量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集雨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任永峰 1 ; 赵沛义 1 ; 李彬 1 ; 妥德宝 1 ; 贾有余 1 ; 安昊 1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模拟降水;土壤贮水量;种植方式;集雨效应;土壤含水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5 年 20 卷 06 期

页码: 233-2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针对阴山北麓旱作区雨水蓄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讨本地区主要种植方式对降水的蓄积效应及降水后土壤水分变化动态。本研究采用模拟降水试验方法,对降水后农田土层水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在4mm降水下,粘壤土不同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在12mm降水下,沙壤土不同处理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对照。不同降雨量粘壤土和沙壤土贮水量增量表现一致,大小顺序均为垄作全膜>垄作半膜>平作全膜>平作半膜>平作(CK)。以8mm降水为例,粘壤土各处理中,垄作全膜处理下土壤贮水增量为6.5mm,是对照的1.76倍,沙壤土各处理中,垄作全膜种植方式贮水增量是对照的3.2倍。2)垄作全膜能够将12mm以上降水蓄积在粘壤土表层,使该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小,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15.0%~16.5%,沙壤土蓄积雨水效果较差。3)在降水后5d内,粘壤土土壤水分变化为0~20cm土壤含水量呈降低趋势,降水后第3天该土层土壤含水量下降变缓,20~30cm土壤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在降水后第3天达到最高,30~50cm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沙壤土土壤水分变化为0~30cm土壤含水量下降趋势较明显,30~50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因此,在本地区生产条件下,垄作全膜不仅具有良好的集雨效果,而且能够将积蓄雨水主要分布于土壤表层30~50cm,从而对有限的降水资源进行再分配,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 相关文献

[1]模拟降水对荒漠草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康慧,刘晨,孙海莲,吴建新,宝音贺西格,王占文,宋晓辉,王悦骅,王忠武. 2021

[2]放牧和模拟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 刘欣蕊,崔媛媛,王忠武,孙海莲,韩国栋,侯东杰,王静,李治国,刘倬彤. 2023

[3]春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抗旱增产效益分析. 郑伟,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张丽妍,边丽梅,董喆. 2014

[4]不同种植方式下高密度玉米群体光能利用因子比较. 赵娜,党久占,郝云风,张玉金,李晓红,马俊,顾敏,宋剑君. 2020

[5]保墒减蒸技术对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杜江洪,景振举,郑伟,霍剑锋,孟繁盛,慈艳华,王学梅,毕晓秀. 2016

[6]荒漠草原优势植物根部土壤含水量研究. 侯英,殷国梅,张园园,薛艳林,刘思博,斯琴,田彦军. 2016

[7]荒漠草原主要植物蒸散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 殷国梅,侯英,张园园,薛艳林,王海明,田彦军,斯琴. 2016

[8]不同土壤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生长特性. 井乐,伊风艳,石凤翎,高翠萍. 2015

[9]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细根的分布状态. 刘士刚,朴顺姬,安卯柱,刘芳. 2003

[10]短花针茅草原建群植物根部土壤含水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 2019

[11]马铃薯垄沟集雨栽培技术研究. 贾有余,任永峰,李彬,王秋雨,赵沛义,赵举,张三粉,郎松岩. 2013

[12]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水碳氮耦合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日平,赵沛义,韩云飞,刘小月,杜二小,高宇,任永峰,李焕春,张鹏.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