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上海蔬菜市场调查及其对科技工作发展的探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瑞云 1 ; 姚文岳 1 ; 许启新 1 ; 施国粹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4 年 1 卷 01 期

页码:

摘要: 蔬菜是一种流通性极广泛的商品,市场供应情况往往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生活需求。1982年五、六月份,我们进行了上海蔬菜供应的市场调查,旨在寻求开题研究的信息,探讨蔬菜科技工作如何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蔬菜供应的市场调查 调查采用发函与直接征询民意的方式,调查内容涉及到蔬菜供应的数量、质量、品种、价格、包装及销售方法等方面,对像大都是消费者,也有部份是有关单位的蔬菜经营人员。共调查300人,其中271人圆满回答问题,有效率为90%,他们散居全市十个区,在29个菜场购菜,职工较为广泛,其中家庭主妇或当家人63人,教师与干部116人,菜贩15人,其他皆为在职职工。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数量矛盾基本缓和,两个淡季仍较突出。 解放以来,上海蔬菜生产发展很快,五十年代平均年上市量不到14亿斤,到七十年代平均年上市量已达24亿斤,增长了69%,平均日上市640万斤,已超过目前上海市场日供应550万斤的需求量。在这方面的调查中,90%的市民都认为蔬菜数量的供应已满足,但是他们中又有42%的人指出,每年春节前后和八、九月份仍存在买菜难的情况。根据历史数据,我们统计出1971—1981年里历年这时期生产量与需求量关系的变化情况,见图——@ 从图一中可以看到,11年中有一半以上的年份里一、二月和八、九月蔬菜供应是不足的,特别是九月份的供应,有9年达不到市场需求,这就是上海地区蔬菜供应的两个谈季。要保障蔬菜的均衡供应,重点在于能否解决这两个淡季。 (=)适销品种供应周扬缩短,叶菜上市五供过于求。 调查中,65%的人反映,近几年夏熟蔬菜的供应周期越来越短,以往番茄从五月可供应到九月,现在八月份就不易买到。据统计,1981年与1979、1980两年平均数相比,春播番茄、黄瓜、甜椒供应期分别缩短20、15、30天。从近几年供应情况来看,同类蔬菜都集中早期上市,后期上市量相应减少。 (见图二) 正由于这些市民喜爱的适销品种供应期缩短,给市场带来严重影响:早期上市过于集中,造成滞销和浪费;后期脱销供应不足。市民们为买到这些品种,就得起早排队,菜场为缓和供求矛盾,则不得不采取限售办法、调查到的29个菜场都无一例外地实行过这种方法,同时也延长了蔬菜供应的谈季,以致一些商贩趁机哄抬菜价,一斤甜椒售到五角,宽豆四角。从生产来说,菜农为赶早卖好价,早期上市一窝蜂,后期生产无人管,造成后茬提前,只能种植叶菜,致使叶菜在人们生活食莱中的比例越来越多,群众称之为“品种不见多,叶菜遍地铺”,远远超过人们的需求。1982年十月青菜上市量超出市场需求几倍,返销处理都困难,只好倒进河里,鸟中菜场当年就花去了三千多元垃圾处理费。这种情况的产生既有国家价格政策、产销渠道不畅的原因,也有后熟蔬菜产量低、病害多、成本高,管理难的技术。因素。Z (5)花色品种日起单调,蔬菜质且明S显下降。g 调查有效的271人中有247人对该问题反映很强烈。据统计,上海栽培蔬菜种类近90个,品种三百多,资源极为丰富。这些蔬菜又可按市民消费习惯分为叶菜、茄果、瓜、豆、薯芋、根茎、水生、小品种八大类。由于诸多因素,八大类蔬菜上市量的比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叶菜类,七十年代比五十年代增长了10%左右,产量增加近一倍,每年多了二亿四千万斤,详见下表: 豆类、水生类蔬菜的上市量虽有所增长,但不及需求的增长快,而人们喜爱的茄果、瓜、根茎类蔬菜,上市比重则有诚无增,使市场供应的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小品种蔬菜的上市比重和上市量减少幅度更大,与节日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矛盾。1976年国庆节,彭浦公社上市46个品种,到1980年同期只上市19个品种。全市最大的三角地菜场历年国庆节供应品种统计,最多年份达一百多个,1979年为88种,1980年84种,到1981年只有51种。 在调查时,差不多上了年纪的老上海都非常留恋那些传统的地方品种,如矮宾奇莱、小八叶塌菜、金银丝芥菜、金香政豆、猪血扁豆、黄狼南瓜、白米香葱等,在市场已濒临绝迹。曾有十几位老人为重新品尝传统名菜不惜自购月票,四处寻觅,仍难如愿,不免言词激烈。 另一方面,由于上海菜区大多临近厂矿,“三废”污染相当严重,菜质也受到影响,有的地方发现蔬菜中有害物质含量大大超过标准,因而失去食用价值。除此之外,生产上只用不保种的做法,造成良种变劣的现象也相当普遍,种子混杂退化日趋严重,这必然导致蔬菜品种纯度下降,质量变差。 (四)产、销环节过乡,商品价位下降 我们通过征询后发现,同类蔬菜,国营菜场与集市贸易点的商品价值相差悬殊,目前上海市民到这两种菜场购菜的比重大约是这样:7%的家庭3:7】11%的家庭4:6, 15%的家庭5. 5;67%的家庭8: 2,平均比重值为67.6:32.4(国营菜场。自由市场)。 同时我们又对政府设立的三个集市贸易点进行了观察,那里的价格一般高于国营市场50%以上,高的约为M倍,低的也要高25%.但同类蔬菜质量要比国营菜场的好得多,往往是设滩二小时内,几乎所有菜贩都能将带来的蔬菜售出去。而国营菜场一个早市供应约4小时,总有30%左右剩余。经征询,市民到集市贸易购菜的原因是:75%的人出于菜质好且新鲜的缘故;10%的人是为了改善厂休日的伙食,购买菜场不易买到的蔬菜品种,15%的人则贪图方便,能随到随买。同时他们中的38%人指出那里的菜价廉物美,如鸡毛菜,尽管价高菜场的2倍,但买回家洗一下就可下锅,而某场买回的非拣选不可,一栋一选、所剩无几,算来还是便宜。在与15个菜贩交谈中发觉,他们从自留田采收到上市出售,相隔时间最长不满10/J、时,最短的仅一小时,重要的是他们都采用了洒水翻身的保鲜措施。而菜场供应的蔬菜,从采收到供应,相隔平均时间要达15小时以上,中间还须经3—4次的装卸工序,一般都不采取保鲜措施。这样,再好的菜,商品价值也受到影响。 二、今后科技工作 发展的探讨 为了保证蔬菜市场需要,增加菜农的经济收益,蔬菜生产的发展,除了必须贯彻计划生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政策外,科学研究的巨大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一)加强益菜地方种质资源的普查测定工作,重视犯高蔬菜质量,增加花色品种。 上海郊区蔬菜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地方名牌蔬菜不但内销供不应求,外销也很有价值。从现在起必须加强对品种资源调查和搜集测定工作,重点要放在种质的经济性状、栽培技术、抗逆性与遗传传递性状的测定,将其绘编成册,尽快出版《上海蔬菜品种志》,益于指导蔬菜生产。对传统名牌品种,要分类研究其不为生产接受的技术原因,为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开发、利用、‘保护农业自然资源,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便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有侧重地进行针对性研究,这是改变目前上海蔬菜供应品种结构,提高蔬菜质量的一条技术捷经。 上海地处我国南北之中,气候适宜,具有引种研究的强优势,所以开发杂交优势利用,培育适宜上海生产的优良品种也是必要的。育种工作要坚持从市场和生产两个需求出发。二既要量的增加,更要质的提高,决不能以偏概全,改科研只为生产转的恶性循环为科学技术领先,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这是广大市民的需要。同时建立蔬菜良种繁育体系及良种复壮技术的指导,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育种、栽培、植保等技术研究实行配套,保障蔬菜周年供应的均衡。 当代科学迅速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分支学科与边缘学科越来越多,而这些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作用,又促进了科学本身的发展。要解决蔬菜生产旺谈不均这样的重大课题,专业不配套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图一中的问题说明,蔬菜两个淡季恰是 】上海最热、最冷的季节。植物要在这两季节生长好,必须具有耐热与抗寒的生理习性。上海的情况是,炎热与严寒来临的前期,则是病(病毒病)、虫最严重的时期,此肘气候变幻多端,只靠育种,或只靠栽培技术,或单纯防病治虫都是无法获得高产稳产的。产量高的年份上市量超出需求60%,低的只能满足40%的需要,上下悬殊达4倍之多。可见,靠天吃菜的因素还是很显著。以大白菜为例,1978年气候适宜,结果生产过剩140万担,然而1979、 1982年气候异常,又分别损失40%和60%,其中减产因素多而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加以综合研究,改变原来就薄弱的技术力量且又各自为政的研究方式,集中力量,实行专业配套,使科研成果由于专业间的互相作用产生出更大的“溢出效应”,才能取得蔬菜科技上的重大突破,有效解决蔬菜淡季供应。 在国外有人提出进行蔬菜储藏保鲜,以均衡市场供应,这与我国的国情不符,第一是蔬菜售价的高低悬殊,第二是能源利用率相差很大,这两问题不解决,盲目建造冷库,制造气、空调设备,只会浪费大量资金。根据国情,现在重要的是开展蔬菜储藏生理的基础研究,有了应用基础理论,才能根据不同蔬菜品种选用不同的储藏技术。上海如何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应予慎重处之。 (巨)综合探讨蔬菜纵向、俄肉的“外挤”,设立菜区农民从事蔬菜粗加工研究课团B刻不客级。 提高蔬菜产量,是增加菜农经济收益的根本来源。随着蔬菜生产发展,大量新鲜蔬菜供应过剩和劳力、土地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解决这个矛盾,则有着深远的意义。 蔬菜的纵向“外挤”就是朝国外市场挤。目前影响上海蔬菜出口的技术问题有:石刁柏的茎枯病、嘉定大蒜的退化与咖啡豆象的危害、蚕豆象对蚕豆的危害、花椰菜的留种与速冻技术、番茄与青豆的品质等。如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大大增加蔬菜的出口量。 蔬菜的横向“外挤”就是发挥蔬菜的多种用途。蔬菜脑渍制品、蔬菜蜜饯、脱水鲜菜已大量被人们所应用。同时蔬菜的药用效果更不容忽视,据《本草纲目》记载,我国栽培的绝大部份蔬菜都可入药治病。如豆类蔬菜可增加食物中蛋白质,大蒜汁及大蒜提取油含有硫化物的混合物,对人类息高血脂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再如番茄、甜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都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如果我们积极开展分析测定各蔬菜品种中的有益成份,试制成含有各种矿物元素的强化食品或药剂,必将造福于人类,也是解决过剩蔬菜的一个经济措施。 上海蔬菜加工历史悠久,工艺水平很高,据上海益民食品一厂统计,该厂加工的蔬菜品种32个,但用上海生产品种只有14个。可见,上海生产加工蔬菜的潜力是很大的。由于蔬菜生产与加工流水作业发生的时间矛盾,大量鲜菜损耗不少,那么利用菜区解放出来的劳力进行粗加工和服务性加工,同样是一个增加收入的方法。作为蔬菜科技工作者,积极辅助菜农尽快富裕起来,实现菜农收人翻两番的目标,发展加工品种、出口品种和粗加工技术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下转第6页) (上接第10页) 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社会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社会朝着更经济方向的进步结果是:农业中就业的人数比制造业中的就业人数趋于下降。接着,制造业相对比服务业的就业人数也趋于下降”。这就是国内经济学者常提到的‘克拉克’规律。今天我们蔬菜科技工作者进行研究的意义也就在此,为使社会朝更高的阶段发,展,上海能不能也在蔬菜生产方面作些尝试吧。上海蔬菜市场调查及其对科技工作发展的探讨@杨瑞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姚文岳$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许启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施国粹$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