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种玉米小斑病菌毒素活性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春红 1 ; 李秀丽 2 ; 及增发 3 ; 戴志刚 4 ; 贾银锁 5 ; 王立安 6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2.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

3.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5.湖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

6.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植物转基因中心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活性;检测

期刊名称: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ISSN: 1004-390X

年卷期: 2013 年 28 卷 06 期

页码: 775-7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利用3种不同的毒素活性检测方法 (离体叶片针刺法、根冠细胞染色法和游离原生质体染色法)检测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的毒素生物活性,比较其检测效果,用以探讨HMC毒素致病机理。结果表明:离体叶片针刺法虽能简便地测出毒素的活性,但不能做定量分析,仅从宏观上检测出病斑的形成。根冠细胞染色法,不仅定性还可定量分析毒素的活性。游离原生质体染色法,对HMC毒素活性的测定,虽同样准确可靠,但其费用较高。相较而言,根冠细胞染色法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抗性鉴定是一种简便、快捷、实用的检测方法,且能快速筛选出抗病体,为加速抗病育种提供资源基础。

  • 相关文献

[1]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诱导玉米离体根冠细胞凋亡的检测.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贾银锁,王立安. 2010

[2]玉米小斑病菌毒素诱导自交系Mo17凋亡的检测.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及增发,戴志刚,王立安. 2013

[3]HMC毒素诱导玉米专效寄主原生质体细胞凋亡的检测. 马春红,李秀丽,张红心,董文琦,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2012

[4]HMC毒素处理诱导玉米幼苗根冠细胞凋亡的结果观察. 鲁长林,马春红,及增发,张红心,赵璞,李秀丽,王立安. 2015

[5]HMC毒素诱导玉米同核C、N细胞质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张红心,李运朝,崔四平,王立安,贾银锁,戴志刚. 2011

[6]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商闯,马春红,李运朝,翟彩霞,董文琦,崔四平,侯立白,贾银锁. 2007

[7]丙二醛(MDA)含量在玉米诱导抗病过程中的变化. 商闯,马春红,翟彩霞,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侯立白,贾银锁. 2007

[8]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诱导寄主抗性的研究. 商闯,马春红,贾银锁,翟彩霞,李运朝,董文琦,崔四平,侯立白. 2008

[9]玉米小斑病菌C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效应. 商闯,马春红,李运朝,翟彩霞,董文琦,崔四平,侯立白,贾银锁. 2008

[10]玉米离体根冠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简报). 商闯,贾银锁,侯立白,马春红. 2008

[11]HMC毒素引起玉米根冠活细胞凋亡的荧光显微观察. 马春红,郑秋玲,董文琦,李秀丽,张红心,李运朝,商闯,范尉尉,贾银锁. 2009

[12]HMC毒素对雄花不育及正常细胞质玉米根冠活细胞的影响. 郭兰凯,刘俊芳,马春红,崔洋. 1991

[13]HMC毒素培养滤液对专化寄主玉米叶片诱导抗病性及相关酶的影响. 商闯,贾银锁,马春红,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侯立白. 2008

[14]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诱导研究. 马春红,李运朝,董文琦,翟彩霞,范尉尉,柳斌辉,王立安,任会芳. 2007

[15]四种棉花黄萎病毒素制备方法的比较. 马春红,范尉尉,董文琦,刘子会,贾银锁. 2007

[16]大丽轮枝菌粗毒素在棉花根冠细胞生物学测定方法上的研究. 范尉尉,陈霞,马春红,李广敏,张香云,耿军义. 2006

[17]磷脂酶C特异性抑制剂U-73122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毒素活性的影响. 郝志敏,郝杰,李志勇,董金皋. 2010

[18]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诱导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马春红,翟彩霞,郑秋玲,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范尉尉,贾银锁. 2010

[19]不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HMC毒素诱导处理玉米B37根冠细胞凋亡. 马春红,李秀丽,董文琦,张红心,戴志刚,王立安,贾银锁. 2013

[20]白叶枯病菌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微丝分布的影响. 雷宇华,马春红,魏建昆.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