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化控剂作用下产量的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程永钢 1 ; 段宏凯 2 ; 闫建宾 1 ; 程彦俊 1 ; 贺文文 1 ; 穆艳芳 1 ; 李卫东 2 ; 冯万军 2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2.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玉米品种;化控剂;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6 年 32 卷 09 期

页码: 47-5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不同玉米品种寻找出其最适的化控剂,以6种不同的玉米杂交品种为主因素,以5种不同的玉米化控剂处理为次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化控剂处理下各小区产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协玉5号’品种在化控剂处理下产量增加较其他品种显著,‘协玉3号’品种不适合化控处理;玉黄金、矮壮素化控剂以及喷水处理并不能显著提高产量,高玉金对产量增加有负效应;同时,‘协玉4号’、‘太玉339’品种喷矮壮素能提高产量,‘协玉5号’、‘先玉335’品种喷玉黄金能增产。化控剂对提高玉米产量作用不明显,不同的玉米品种适用不同的化控剂。

  • 相关文献

[1]不同化控剂处理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研究. 李慧明,段宏凯,平俊爱,李爱军,李卫东,杜志宏,吕鑫. 2016

[2]盂县中晚熟玉米生态区品种比较试验. 段俊明,李广信,王慧杰,冯瑞云. 2017

[3]2018年东华北中熟区6个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郗小倩,杨志斌. 2019

[4]杂交玉米养分利用遗传特性与产量潜力的关系. 褚清河,田齐建,张威. 2018

[5]山西省中晚熟玉米种植区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分析. 李作一,段宏凯,田森林,郑丽萍,刘海,王艳娟,李爱军. 2018

[6]山西省玉米新品种抗大斑病鉴定. 杨俊伟,王建军,赵变平,李彦良,贾鑫,王富荣. 2020

[7]玉米新品种晋坤玉1号选育及应用. 张文忠,芦明,王慧慧,申海斌. 2020

[8]盛玉688玉米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肖建红,任志强,卜华虎,杨慧珍,张丛卓,张宁. 2020

[9]基于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对两种玉米品种优势特性的研究. 苏晓慧,逯美红,张蕾,刘智星,成锴. 2020

[10]盐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耐盐性筛选. 贾丹莉,郭军玲,王永亮,郭彩霞,杨治平. 2016

[11]玉米新品种潞玉1681选育报告. 芦明,武志兴,郭文忠,张文忠,宋丽,李伟. 2019

[12]五寨玉米品种试验及应用性评价. 王建雄,张姝鑫,韩启亮,韩美善. 2013

[13]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黄学芳,张健. 2008

[14]山西省中晚熟区玉米品种的评价体系研究. 刘海,李作一,田森林,段宏凯,郑丽萍,王艳娟,李爱军,李卫东. 2018

[15]晋单号玉米品种选育回顾及种质利用分析. 贾志森,智建奇,郑联寿,贾春花,何雪峰,马淑文. 2005

[16]玉米品种对山西各地区大斑病生理小种抗性初探. 张治家,张红,杜慧平. 2013

[17]对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赵建华,栗利元. 2018

[18]山西省部分主推玉米品种对大斑病抗性的研究. 王国鹏,谷勇. 2010

[19]玉米不同基因型品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抗旱指数和收获指数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黄学芳,张冬梅. 2011

[20]不同矮蔓型西葫芦冠层特性的差异及对产量的影响. 雷逢进,温祥珍,李亚灵,李燕,李晓琦.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