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急性盐度胁迫和慢性盐度驯化对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燕富 1 ; 王兰梅 2 ; 刘念 3 ; 朱文彬 2 ; 董在杰 1 ; 杨慧 1 ; 宋飞彪 1 ; 陈兴婷 1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关键词: 马来西亚红罗非鱼;急性盐度胁迫;慢性盐度驯化;肌肉组分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280-2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幼鱼的耐盐性能,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盐度胁迫对体质量为(27.27±2.03)g的红罗非鱼幼鱼存活及肌肉组分的影响试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设置7个盐度(0、5、10、15、20、25、30),分别记为S_0、S_5、S_(10)、S_(15)、S_(20)、S_(25)、S_(30)组,试验周期为5d,慢性盐度驯化试验设置5个盐度(0、5、10、15、20),分别记为G_0、G_5、G_(10_、G_(15)、G_(20)组,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表明:急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开始死亡盐度为15,随着盐度的升高死亡率急剧上升,并在盐度为25及以上时达到100%,96 h半致死盐度为18;急性盐度胁迫下,红罗非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在各盐度中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S_(30)组鱼肌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盐度15及以下组(P<0.05);慢性盐度胁迫试验中,红罗非鱼从盐度10开始死亡,并且累计死亡率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但在最高盐度20时,25 d的累计死亡率仍低于40%;慢性盐度驯化下,G_5组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_(15)组(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G_(15)和G_(20)组(P<0.05),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_(10)、G_(15)和G_(20)组(P<0.05)。研究表明,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可以直接在低盐度的咸淡水中生活,经过盐度驯化后该鱼具有在较高盐度海水中生活的可能性,适宜的盐度和养殖驯化方式可改善红罗非鱼的肌肉品质。

  • 相关文献

[1]低温胁迫对马来西亚红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朱文彬,刘浩亮,陈作志,梁政远,董在杰. 2013

[2]放养密度对池塘养殖施氏鲟幼鱼生长和肌肉成分的影响. 王秋实,孙大江,赵春刚. 2015

[3]三疣梭子蟹蜕皮激素受体EcR基因的cDNA克隆及表达分析. 张晓燕,李健,刘萍,陈萍,孙铭,葛红星. 2014

[4]卵形鲳鲹AQP1a分子特征及其对急性盐度胁迫的表达响应. 赵超平,郭华阳,张健,朱克诚,郭梁,张楠,刘宝锁,杨静文,张殿昌. 2018

[5]急性盐度胁迫对卵形鲳鲹幼鱼Na~+-K~+-ATP酶活性和渗透压的影响. 范春燕,区又君,李加儿,于娜,苏慧,王刚. 2012

[6]菲律宾蛤仔GS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急性盐度胁迫下的表达特征. 蒋欣月,周丽青,孙秀俊,井浩,葛广玉,吴彪,刘志鸿.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