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侯朋福 1 ; 薛利祥 1 ; 周玉玲 1 ; 李刚华 1 ; 杨林章 1 ; 薛利红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水稻;掺混控释肥;减量;产量;田面水氮浓度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19 年 01 期

页码: 16-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氮素损失的控制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以武运粳2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无机化肥常规用量分次施用(CN)、掺混控释肥梯度减量一次性基施(常规用量、减量10%、减量20%和减量30%)共5个处理,研究了掺混控释肥(RBB)减量对太湖地区稻田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浓度的影响及产量效益。结果表明,与无机化肥常规用量分次施用CN处理(270 kg/hm~2)相比,RBB减量10%~30%不会造成水稻减产。田面水氮素以铵态氮为主,无机化肥施用后田面水氮素浓度在施肥后1~2 d即达到峰值浓度,此后逐渐下降;掺混控释肥处理的3个肥期田面水氮素峰值浓度较低,均显著低于CN处理。由于田面水氮素以铵态氮为主,因此总氮均值浓度降低幅度与铵态氮较一致。其中,基肥期、蘖肥期、穗肥期田面水总氮均值浓度两年降低幅度分别为87.19%~93.87%(2015年)和76.93%~83.48%(2016年),69.74%~79.73%(2015年)和74.46%~87.52%(2016年),94.43%~96.69%(2015年)和95.52%~96.57%(2016年)。RBB减量能够降低前期(基肥期和蘖肥期)田面水氮浓度,总体呈随用量减少而降低的趋势。但减量幅度相近处理的田面水氮素浓度未呈现一致性规律变化。结果说明,RBB施用减少了太湖地区稻田肥期氮素流失风险,RBB肥料用量为189~216 kg/hm~2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降低前期田面水氮素浓度,减少氮素流失风险。

  • 相关文献

[1]太湖流域稻田对3种低污染水氮的消纳利用及化肥减量效果. 马资厚,薛利红,潘复燕,徐珊珊,高倩,杨林章. 2016

[2]氮素基、蘖肥减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波,刘建,汪波,薛亚光,魏亚凤. 2015

[3]氮肥类型及施用方式对节水抗旱稻田面水氮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侯朋福,薛利祥,范立慧,赵江宁,薛利红,杨林章,俞映倞,冯彦房,何世颖. 2016

[4]太湖地区水稻产量、根圈土壤矿质态氮及氮素径流损失对氮肥的响应. 乔俊,汤芳,朱励军,颜廷梅,赵冬,王如海,杨林章. 2015

[5]海洋生物有机肥对连粳7号水稻清洁生产效果研究. 杨波,秦德荣,周振玲,李健. 2012

[6]氮肥和种植密度对通粳981产量影响的函数模型研究. 周根友,汪波,夏华. 2018

[7]不同机插育秧方式对淮北地区麦秸还田下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轶鹏,高金喜,胡婷婷,吴玉玲,徐家安,赵新勇,王健康. 2017

[8]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刘建,徐少安. 2004

[9]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常优5号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褚光,周群,薛亚光,颜晓元,刘立军,杨建昌. 2014

[10]劲丰在新沂市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顾大路,巩普亚,韩从道,马二东. 2010

[11]钵苗移栽对单季晚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姚月明,沈明星,孙华,冯瑞兴,朱美根. 2000

[12]灌浆结实期水浆管理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江艮荣,潘宝国,徐少安. 2005

[13]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孙春梅,陈川,邵文奇,庄春,钟平,张军. 2010

[14]劲丰谷德与多效唑对水稻抗倒及产量的影响. 杨文飞,许美刚,贾艳艳,杜小凤,顾大路,王伟中. 2016

[15]蛋氨酸对杂交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 何冲霄,姚立生,孙明法,顾来顺,严国红,唐红生,王爱民,朱国永,任仲玲. 2000

[16]施氮量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海候,沈明星,刘凤军,吴彤东,姚月明,陆长缨,沈晓萍. 2007

[17]秸秆覆盖下旱作水稻的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盛海君,周春霖,沈其荣,徐阳春,封克. 2004

[18]沿海稻区施肥量与肥料结构演变对稻谷产量的影响. 王景宏,秦光蔚,辛海宁. 2001

[19]直播旱种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自常,王志琴,刘立军,杨建昌,李永丰. 2015

[20]永业生命素浸种与拌种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顾克军,陶君毅,谭立云,成秀婷,张雪花,李振羽.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