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南省农作物最大光能利用率综合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孟琪 1 ; 王来刚 1 ; 秦奋 1 ; 张喜旺 1 ; 刘莎 1 ;

作者机构: 1.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大学城市大数据研究所;河南省气象局

关键词: 农作物;最大光能利用率;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分析;生态系统;影响因素;河南省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149-1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对遥感估产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光能利用率ε_(max)取值进行优化,本研究基于植被光合模型(VPM)与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统计数据、MOD09A1遥感数据、气象站点数据,对河南省2001—2015年农田生态系统ε_(max)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5年各市县ε_(max)均值在0.072~1.034 g/MJ,ε_(max)较高的区域分布在东部黄淮海平原,整体上呈现出中部和北部高,西部和南部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年际波动。ε_(max)均值与化肥施用量、CO_2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和0.335,ε_(max)与植被指数拟合较好。研究区气候类型以秦岭淮河为界,南部的亚热带气候区冬季温度较高,降雪较少,坡度因素对作物光能利用效率影响较小。较高的光温水平对ε_(max)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业灌溉可以有效克服降水较少对作物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遥感估算模型估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ε_(max)的时空分布差异。

  • 相关文献

[1]基于CASA-VPM模型的植被最大光能利用率研究. 刘剑锋,陈琳,孟琪,王璇,王远征,王来刚,张喜旺. 2019

[2]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 陈丹丹,李国强,张杰,臧贺藏,胡峰,郑国清. 2017

[3]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张杰,张慧,陈丹丹,李国领,张建涛,臧贺藏,赵晴,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20

[4]河南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成就与建议. 齐学礼. 2023

[5]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8县为例. 孟俊杰,田建民,王静,杜涛,上官彩霞. 2018

[6]基于Logistic模型的农户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8县为例. 孟俊杰,田建民,王静,杜涛,上官彩霞. 2018

[7]河南省无籽西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徐小利,常高正,赵卫星,李晓慧,杨帆,张四普. 2010

[8]河南辣椒产业分析. 詹玉丝. 2008

[9]探索生命极限的模式生物-南极土壤自由生活线虫Plectus murrayi及其环境适应性特征. 薛夏,王中华,李绍建,姜瑛. 2023

[10]不同密度下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研究. 房卫平,谢德意,李文,马宗斌,李伶俐. 2011

[11]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动态及产量对不同氮源配施的响应. 熊淑萍,王小纯,李春明,马新明,杜少勇,张营武,蔺世召. 2011

[12]种植密度对中早熟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马宗斌,陈刚,房卫平,谢德意,李伶俐. 2010

[13]中国主产区芝麻生育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张建涛,李国强,刘海礁,张杰,张辉,高桐梅,李灯华. 2023

[14]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定量模拟与分析. 李国强,陈丹丹,张建涛,冯晓,任德超,郑国清. 2016

[15]中黑苜蓿盲蝽成虫和卵在棉株上的时空分布. 付晓伟,封洪强,邱峰,郭线茹,陈培育. 2009

[16]河南省麦秸饲用化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何文龙,冯长松,李绍钰,王二耀,王成章. 2013

[17]河南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若干思考. 杨红旗,路风银,焦宏廷,李莉. 2009

[18]国际化背景下加快河南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赵博,田云峰,闫文斌,侯梅生,王丽英. 2010

[19]1985-2013年河南省棉花品种试验及审定概述. 刘桂珍,马宗斌,霍晓妮,王振宇,李武,张金宝. 2014

[20]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推广利用现状慨况. 赵博,徐献军.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