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的置换机制及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德卫 1 ; 郑向华 1 ; 程朝平 1 ; 叶宁 1 ; 黄凤凰 1 ; 叶新福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遗传机制;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7 年 15 卷 01 期

页码: 271-27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是挖掘作物新资源、作物数量遗传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的理想工具,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因此,构建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对丰富作物遗传资源和作物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概括了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的原理、特点以及分类,重点阐述了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过程中置换的遗传机制和遗传效应,提出了该群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 相关文献

[1]水稻广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其利用. 朱义旺,刘华清,周淑芬,林雅容,孙庆山,王锋. 2015

[2]稻曲病发病规律、病菌功能基因组以及免疫反应的遗传机制. 何旎清,程朝平,晋艺丹,黄凤凰,李生平,杨德卫. 2024

[3]基于CSSLs群体定位和图位克隆水稻长芒基因GAD1-2. 杨德卫,郑向华,程朝平,叶宁,黄凤凰,叶新福. 2018

[4]覆盖野生稻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进展. 叶新福,杨德卫. 2013

[5]苦瓜几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效应分析. 黄贤贵,张玉灿,张伟光,李祖亮. 2008

[6]新质源(CMS-FA)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王洪飞,王乃元,李毓,梁康迳,仇秀丽,周卫营. 2010

[7]水稻强再生力种质创制及遗传分析. 林强,郑长林,林芳,郑莉,王洪飞,蒋家焕,解振兴,姜照伟,张建福. 2021

[8]籼型杂交晚稻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黄利兴,李清华,林玲娜,张以华,雷上平,王侯聪,游年顺,梁康迳. 2006

[9]三系杂交早籼稻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2012

[10]新质源(CMS-FA)杂交稻谷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王洪飞,仇秀丽,林强,周卫营,杨小飞,张敏,王乃元,郑秀平. 2011

[11]籼型杂交早稻稻米品质性状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林强,王洪飞,郑秀平. 2011

[12]早籼杂交稻粒形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 林强,梁康迳,郑秀平,吴志源,周天理,周元昌. 2009

[13]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 林强,王旭春,王洪飞,郑秀平,周元昌. 2012

[14]烟草种质资源分子标记与配合力遗传效应研究进展. LIU Zhong-hua,刘中华,QI Jian-min,祁建民,TAO Ai-fen. 2009

[15]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在作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志彤,王俊宏,陈恩,黄毅斌,林永生. 2016

[16]光谱分析技术在作物氮素诊断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栗方亮,孔庆波,张青. 2020

[17]"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在我所挂牌. 黄洪河. 2008

[18]茶树等作物核心种质取样方法研究进展. 杨军,王让剑,郭吉春,宋振硕,孔祥瑞. 2011

[19]基于Internet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研究. 刘健宏. 2006

[20]基于水土保持的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及配套措施. 詹杰,李振武,应朝阳.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