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纹枯病不同接种方法的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颜伟 1 ; 蔡士宾 1 ; 吴纪中 1 ; 张先义 1 ; 吴小有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接种方法;发病率;病情指数

期刊名称: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ISSN: 1673-8772

年卷期: 2007 年 21 卷 05 期

页码: 12-16

摘要: 为了使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选用了3种接种纹枯病的方法。即沟带接种法、土表接种法、牙签嵌入接种法,比较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不同接种方法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法之间、不同品种之间发病率、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沟带接种法简单、粗放,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可以用于大量材料的初选。牙签嵌入接种法的发病率最高,平均发病率在90%以上,重复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容易成功,重复性好,但试验鉴定要求细致、繁琐,工作量大。土表接菌法最为简单、方便,通过适当控制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满意的接种效果。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式。SW038、WHO6-7、Niavt14和CI12633等材料在三种接种方法下都表现抗病,可作抗病亲本在小麦育种中利用。

  • 相关文献

[1]3种小麦纹枯病病原菌接种方法的比较. 颜伟,蔡士宾,吴纪中,张先义,吴小有. 2007

[2]3种小麦纹枯病病原菌接种方法的比较. 颜伟,蔡士宾,吴纪中,张先义,吴小有. 2007

[3]小麦抗纹枯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创新. 颜伟,吴纪中,蔡士宾. 2004

[4]小麦纹枯病和白粉病双抗抗源的初步鉴定. 刘朝晖,张旭,李浩兵,姚景侠,史建荣,王裕中,陈怀谷. 1999

[5]水稻苗期纹枯病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 房舒,王春梅,关巍,刘志恒,蔡春,陈浩,石志琦. 2009

[6]多菌灵和三唑酮混配对小麦病害的协同杀菌作用. 陆长婴,季明东,李沛元,徐润成,陈茂林. 2000

[7]不同药剂春季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比较. 刘树法. 2004

[8]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静,王晓军,楼辰军,张凤. 2007

[9]小麦AR_z抗纹枯病的QTL定位研究. 汤頲,任丽娟,蔡士宾,吴纪中,陆维忠,陈建民,马鸿翔. 2004

[10]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郭小山,熊战之,陈太虎,陈香华,李茹,赵桂东. 2007

[11]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利用. 张会云,冯国华,刘东涛,刘世来,王来花,李德民,王静,王晓军,陈荣振. 2009

[12]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陈荣振,井长勤,冯国华,刘东涛,张会云. 2003

[13]小麦抗纹枯病种质创新及QTL定位的初步研究. 蔡士宾,任丽娟,颜伟,吴纪中,陈怀谷,吴小有,张仙义. 2006

[14]小麦纹枯病抗性QTL分析. 周淼平,姚金保,杨学明,张鹏,余桂红. 2020

[15]小麦幼苗纹枯病抗性评价新方法. 周淼平,姚金保,张鹏,杨学明,余桂红,马鸿翔. 2017

[16]小麦纹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颜伟,吴纪中,蔡士宾,张仙义,吴小有. 2006

[17]转TaCOMT-3D基因小麦的农艺性状评价. 周淼平,张增艳,姚金保,王化敦,杨学明,张鹏,余桂红,马鸿翔. 2020

[18]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冷苏凤,张爱香,李伟,陈怀谷. 2010

[19]小麦-偃麦草杂种后代及小麦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抗性.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李伟,刘东涛,张会云. 2013

[20]百坦、粉锈宁等药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 王裕中,杨新宁,史建荣. 198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