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杂种后代自交亲和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牛妍 1 ; 赵志刚 1 ; 余青兰 1 ;

作者机构: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高原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油菜改良中心青海分中心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自交亲和;花粉管萌发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13 年 42 卷 09 期

页码: 36-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获得自交亲和的白菜型油菜材料,利用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将芥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状导入白菜型油菜,并揭示杂种后代自交亲和性状的渗入过程和状态。芥白杂种后代BC1F1群体的自交亲和指数介于0.05~0.88,群体自交不亲和,而BC1F2和BC2F1群体自交亲和指数最高达到14.33,自交亲和的植株分别占35.5%和22.2%。对BC1F2和BC2F1植株自交亲和性状分离进行统计和测验分析,表明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状可能是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BC1F3和BC2F2群体中自交亲和植株显著增多,分别占75.3%和87.5%。对BC1F2代和BC1F3代植株花粉管萌发观察和自交亲和指数比较均表明,芥白杂种后代植株获得的自交亲和性状是可遗传的。

  • 相关文献

[1]芥白种间杂种后代多个性状的变异规律研究. 赵志刚. 2014

[2]芥菜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遗传分析.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星晓蓉,杜德志. 2013

[3]芥菜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创建黄籽资源. 牛妍,赵志刚,余青兰. 2013

[4]油菜抗旱性产量指标及品种筛选. 殷婷,余青兰,赵志刚. 2020

[5]芥白杂交后代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渗入分析. 孙欢,虎满林,赵志刚. 2018

[6]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种的小孢子培养. 赵志刚. 2013

[7]利用青海大黄油菜与黑芥人工合成芥菜型油菜. 赵志刚. 2014

[8]甘白种间杂交后代的形态学特征及细胞学分析. 殷婷,赵彤,余青兰,赵志刚. 2021

[9]旱雀麦生物学特性、危害及防除. 魏有海,郭青云,辛存岳,郭良芝,翁华. 2006

[10]芥菜型油菜多室性状的遗传研究. 赵洪朝,杜德志,刘青元,余青兰,王瑞生. 2003

[11]芥菜型多室油菜的主要性状表现. 赵洪朝,杜德志,刘青元,李秀萍,余青兰,付忠. 2003

[12]芥菜型多室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的种间远缘杂交. 赵洪朝,杜德志,刘青元,张梅妞,余青兰. 2003

[13]青海芥菜型油菜多室基因Bjln2连锁标记的SCAR转化. 亚秀秀,陈翠萍,肖麓. 2017

[14]芥甘杂种后代F1和F2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赵彤,谢晋,殷婷,余青兰,才吉巴毛,赵志刚. 2020

[15]毕克草2号对芥菜型油菜安全性研究. 郭良芝,郭青云,辛存岳,魏有海,翁华,程亮. 2008

[16]青海芥菜型油菜多室基因Bjln2的初步定位. 陈翠萍,肖麓,赵志刚,杜德志. 2015

[17]41份西北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姚艳梅. 2015

[18]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QTL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王安琪,姚艳梅. 2023

[19]鉴定与芥菜型油菜紫叶基因Bjpl1紧密连锁的AFLP及SCAR标记(英文). 赵志,杜德志. 2013

[20]芥菜型油菜每角籽粒数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梁能,姚艳梅.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