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海中南部中层鱼资源声学积分值及时空分布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俊 1 ; 江艳娥 1 ; 陈作志 1 ; 龚玉艳 1 ; 陈国宝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中层鱼;积分值;时空分布;声学评估;南海

期刊名称: 中国水产科学

ISSN: 1005-8737

年卷期: 2017 年 24 卷 01 期

页码: 120-1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Simrad EK60科学探鱼仪(38 k Hz)于2013年春季和2014年春季采集的南沙和中沙、西沙海域渔业声学数据,结合中层拖网取样,采用回声积分法研究了南海中南部中层鱼的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中、西沙海域9次中层拖网作业共捕获和鉴定鱼类和头足类79种,隶属于3纲16目37科60属,其中硬骨鱼纲的种类最多(65种),鞘亚纲次之(13种),软骨鱼纲1种,硬骨鱼纲中巨口鱼科、灯笼鱼科和钻光鱼科的种类最多,分别有20种、13种和6种;南沙海域中层鱼声学积分值(nautical area scattering coefficient,m~2/nmi~2)显著低于中沙、西沙及邻近海域,前者夜间向上迁移的强度高于后者;2013年春季南沙海域夜间10~200 m和白天200~1000 m声学积分值构成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2014年春季中沙、西沙海域夜间10~200 m和白天200~1000 m声学积分值构成有极显著差异(P<0.01);南沙海域白天200~1000 m不同纬度组间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构成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沙、西沙海域声学积分值构成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南海中南部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是(2387±601)m~2/nmi~2,基于现存公开发表的中层鱼的声学目标强度数据并取其均值,推算南海中南部中层鱼资源量是(8200±2100)万t。研究表明,南海中南部中层鱼声学积分值比全球平均值高约29.2%,可能是我国未来具有开发价值的大宗生物资源。

  • 相关文献

[1]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瓦氏眶灯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龚玉艳,杨玉滔,孔啸兰,张俊,江艳娥,陈作志,晏磊,张魁. 2018

[2]南海北部陆坡金鼻眶灯鱼秋季摄食节律. 李忠义,杨尧尧,应一平,陈作志,王新良,赵宪勇,龚玉艳,张俊,张武昌,郑珊. 2018

[3]南海区多鱼种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李永振,陈国宝,赵宪勇,陈毓桢,孙典荣,陈丕茂,张旭丰. 2002

[4]南海中南部主要经济种类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张立,李渊,林龙山,姚壮,晏磊,张鹏. 2016

[5]南海5类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陈国宝,李永振,赵宪勇,陈毓桢,金显仕. 2006

[6]基于渔业声学和灯光罩网的南海中南部鸢乌贼资源评估. 张俊,陈国宝,张鹏,陈作志,范江涛. 2014

[7]珠海桂山风电场水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与空间分布. 王腾,黄洪辉,张鹏,张书飞,吴风霞,刘庆霞,廖秀丽,谢斌. 2020

[8]海南陵水湾口海域不同季节鱼类资源声学探查. 李斌,陈国宝,于杰,王东旭,郭禹,王志超. 2018

[9]红水河岩滩水库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武智,李新辉,李捷,陈方灿,朱书礼. 2017

[10]南海中部海域渔业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的水声学评估. 李斌,陈国宝,郭禹,陈作志,张俊,王东旭. 2016

[11]黑潮入侵对南海东北部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于君,邱永松. 2016

[12]中层鱼昼夜垂直迁移研究进展. 田翰,江艳娥,张俊,徐姗楠,陈作志,朱江峰. 2023

[13]南极南奥克尼群岛2017年春季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 王腾,朱国平,童剑锋,许柳雄. 2019

[14]清河水库鲢鳙鱼类资源声学评估——回波计数与回波积分法的比较. 王靖,张超,王丹,蔺丹清,李娜娜,汤勇. 2010

[15]基于声学方法的黄河三门峡水库渔业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李斌,汤勇,孙建富,李佩杰,胡亚东,张剑波. 2016

[16]大亚湾核电临近海域中国毛虾声学探测分析. 曾雷,陈国宝,王腾,杨炳忠,于杰,廖秀丽,黄洪辉. 2019

[17]大亚湾杨梅坑人工鱼礁水域生物资源量声学评估. 李娜娜,陈国宝,于杰,李永振,汤勇,陈丕茂,贾晓平. 2011

[18]南沙南部陆架海域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张俊,陈国宝,陈作志,于杰,范江涛,邱永松. 2015

[19]南极大磷虾声学调查数据噪声处理与资源密度评估. 屈泰春,陈帅,黄洪亮,汤勇,刘健,吴越,李灵智,冯春雷,戴阳. 2014

[20]南海北部海域小型非经济鱼类资源声学评估. 李永振,陈国宝,赵宪勇,陈毓桢,金显仕.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