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Ⅱ.连作大豆(重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宏宇 1 ; 李晓鸣 2 ; 王敬国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部植物营养与养分循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土壤相互作用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连作大豆;根面;根际;微生物区系;根腐病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06 年 12 卷 01 期

页码: 104-1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两个抗根腐病连作大豆品种生育期间根面和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大豆根面细菌随生育期增加呈递减趋势,品种间无差异。合丰25(H25)的根际细菌数量随生育期呈递减趋势,绥农10号(S10)根际细菌数量从三叶期到鼓粒初期不断增加,到成熟期又急剧减少。感病品种H25根瘤重明显低于抗病品种S10。H25根面真菌和镰孢霉总数在三叶期和成熟期均高于S10,苗期是根腐病的主要发病期。总之,在连作条件下,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大豆成熟期其根面和根际细菌减少,真菌和主要病原菌(镰孢霉Fusarium)都会大量富集,表明根系分泌物对根面和根际的微生物种群有选择性地促进或抑制作用。

  • 相关文献

[1]抗病性不同大豆品种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Ⅰ.非连作大豆(正茬)根面及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陈宏宇,李晓鸣,王敬国. 2005

[2]硫酸钾镁在黑龙江省连作大豆上应用的效果. 王玉峰,刘宏斌,李伟群,孙磊,王英. 2007

[3]行间覆膜栽培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海泉,王英,周宝库,李柱刚,何云霞,满为群,陈怡,杜维广. 2009

[4]光合细菌在土壤中存活条件及其对微生物区系影响研究. 王秋菊. 2013

[5]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王英,王爽,李伟群,魏丹,周宝库,王玉峰. 2007

[6]添加鲜食玉米秸秆青贮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刘文,丁得利,林秀蔚,李青莹,韩永胜,李伟,姚美玲,王艳菲,朱元芳,王皓,王德香,黄萌,郭春晖,李红宇,丁丽艳. 2023

[7]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的特征. 金剑,王光华,刘晓冰,潘相文,刘杰. 2005

[8]PCR-DGGE方法解析大豆根际不同距离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特征. 于洪涛,申忠宝,沈德茹,金剑,王光华. 2010

[9]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根际微生物区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张红骥,孙彬,裴占江,高亚冰,唐永庆,于德才,刘杰. 2010

[10]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原因及农艺对策研究——重迎茬大豆的根际微生物. 何志鸿,许艳丽,刘忠堂,韩晓增,何雪莹. 2012

[11]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陈雪丽,王玉峰,李伟群,王爽,王晓军,张磊,王英. 2018

[12]三种长残留除草剂对大豆根际土壤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张玉磊,张宇. 2011

[13]树莓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 杨国慧,于洋,张伟,韩德果,冯宇,王凭,孙兰英. 2013

[14]果树与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杨悦,顾广军,胡颖慧,刘畅,卜海东,于文全,程显敏. 2024

[15]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土壤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陈雪丽,李伟群,王英,王玉峰,王晓军. 2016

[16]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谷思玉,李欣洁,魏丹,李玉梅,金梁,赵富阳,郭文义,徐猛,赵赛东. 2014

[17]NaCl+Na_2SO_4胁迫对甜菜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刘磊,李彩凤,郭广昊,桑丽敏,郭剑,陈明,盖志佳,于洋,王玉波. 2016

[18]不同连作年限对大豆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孙磊. 2008

[19]松嫩草地羊草和星星草根际溶磷能力测定及优化培养. 邓小宇,唐凤兰,朱瑞芬,刘杰淋,刘凤歧. 2017

[20]施用根腐病生防颗粒剂对大豆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许艳丽,张红骥,张匀华,李春杰.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