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地多熟制春玉米+棉花间作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顾宏辉 1 ; 朱金庆 1 ; 陈润兴 2 ; 徐玉华 3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浙江省龙游县种子公司

关键词: 棉花;春玉米;间作;共生期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学报

ISSN: 1004-1524

年卷期: 2001 年 13 卷 01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棉地粮经三熟制中春玉米 +棉花的共生期、不同移栽密度、间作棉的施氮技术以及应用生长调节剂DPC等措施在杭州和衢州两地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间作会影响棉花的产量 ,但衢州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发展间作棉 ,共生期应控制在 50天以内。衢州的间作棉种植密度以 3.0~4 .5万株·hm 2 为宜 ,杭州以 5.2 5万株·hm 2 为宜 ,而春玉米以 3.75万株·hm 2 较佳。间作棉的氮用量应在 90kg·hm 2 左右 ,且以基肥和春玉米采收后两次施用为好。应用DPC能显著增加间作棉的产量 ,改善间作棉的经济性状

  • 相关文献

[1]棉田春玉米多熟间套增产增值效应及栽培技术. 朱金庆,顾宏辉,赵伟明,鲁长根,陈润兴,徐玉华. 2001

[2]鲜食甜玉米与鲜食大豆间作、套作的产量及主要性状变化. 包斐,王桂跃,卢德生. 2013

[3]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单作及玉米-大豆间作田的扩散规律. 郭井菲,韩海亮,何康来,白树雄,张天涛,王振营. 2022

[4]鲜食玉米、鲜食大豆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表现. 包斐,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卢德生,王桂跃. 2016

[5]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栽培产量产值分析. 包斐,赵福成,谭禾平,韩海亮,王桂跃. 2017

[6]旱地多熟间套春玉米持续高产技术研究. 朱金庆,顾宏辉,徐明时,吕周林,张真. 2000

[7]滨海涂地棉田氮磷钾配比的施用研究. 朱乾浩,黄秀国. 1992

[8]棉花生产如何实现结构性调整. 邱新棉. 2000

[9]海涂地棉花花铃肥施用技术研究. 周江华,陈卫军,王炜勇,黄秀国. 2000

[10]泗棉3号在浙江省的表面与高产栽培技术. 邱新棉,张吕望. 1996

[11]棉化受淹5天后的生长特点和培管措施. 陈卫军,王炜勇. 1998

[12]PG微生物土壤磷活化剂在棉花上应用效果. 傅福道. 2001

[13]不同栽培措施对碱沙土棉田后期增产潜力的影响. 傅福道,黄秀国. 1997

[14]海涂棉花施肥量、化控量和群体大小三因素最优回归分析. 陈卫军,王炜勇,冯清拾. 2000

[15]壳聚糖对棉花壮苗的影响. 周江华. 2001

[16]42份棉花品种(系)对棉花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韦茂兔,俞琦英,朱开元,金关荣,王炜勇,冯清拾. 2004

[17]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棉花及土壤中丁草胺和异噁草酮的残留. 李新安,陈锡岭,赵华. 2011

[18]四个带有标记性状的棉花CMS恢复系的主要农艺与光合生理特性. 刘英新,王学德,倪密,文国吉,赵亦静,华水金,袁淑娜,邵明彦. 2010

[19]B型烟粉虱在不同类型棉花上的生态适应性. 徐红星,郑许松,刘淑平,邱新棉,吕仲贤. 2010

[20]浙江省棉花品种结构演变的研究. 王仁杯,童琦珏,吴卫成,孙永朋.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