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对绿豆籽粒产量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顾和平 1 ; 陈新 1 ; 陈华涛 1 ; 袁星星 1 ; 彭晨 1 ; 崔晓艳 1 ; 张红梅 1 ; Peerasake Srinives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2.Kamphaengsaen

关键词: 绿豆;轮回选择;穿梭育种;遗传改良

期刊名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5-9369

年卷期: 2013 年 44 卷 07 期

页码: 51-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1996~2008年,选用五个中国绿豆品种,五个泰国绿豆品种,构建九个轮回选择群体。2009~2010年,在中国南京,比较上述群体籽粒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对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具有显著效果,遗传增益最大的群体增产9.59%。对于以籽粒产量为主要选择目标的轮回选择来说,只需选择两个轮次,第三轮开始遗传增益会逐步下降。穿梭育种获得的轮回选择群体(K群体)平均产量比未穿梭群体(N群体)高7.26%,说明穿梭育种对提高绿豆籽粒产量具有显著效果。将同一轮次的K群体和N群体进行比较,在轮回选择第一轮次(C1)、第二轮次(C2)、第三轮次(C3)和第四轮次(C4)四个轮次中,前者分别比后者增益4.07%、8.76%、8.53%和7.98%,说明穿梭育种产量遗传增益的稳定性。N群体内变异系数明显大于K群体,表明在N群体中继续选择,获得优良家系的几率高于K群体。

  • 相关文献

[1]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刘友华,纪凤高. 2013

[2]一般配合力测定在构建矮败小麦耐盐轮选群体中的应用. 李强,李筠,任立凯,王龙,孙中伟. 2012

[3]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技术在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上的应用研究. 孙中伟,樊继伟,王康君,李强,郭明明,张广旭,陈凤. 2018

[4]连云港地区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李强,王龙,浦汉春,任立凯,孙中伟,李筠. 2012

[5]矮败轮回选择工具创新小麦种质资源的应用研究. 李强,李筠,任立凯,孙中伟,浦汉春. 2012

[6]应用轮回选择改良青花菜侧花茎长度. 秦文斌,戴忠良,张振超,潘跃平. 2013

[7]非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轮回选择算法. 陈庭木,方兆伟,王宝祥,刘艳,邢运高,徐波,徐大勇. 2019

[8]淮麦系列品种/系与澳大利亚资源的SSR遗传差异分析.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程保山,李丽丽. 2013

[9]淮麦系列品种/系(轮回选择)与引进资源的SSR遗传差异分析. 王永军,孙苏阳,李海军,程保山,李丽丽. 2013

[10]小麦抗穗发芽种质鉴评及其初步应用. 潘丽媛,王永军,李海军,侯富,李菁,李丽丽,孙苏阳. 2024

[11]小麦抗叶锈病遗传研究进展. 金夏红,冯国华,刘东涛,马红勃,张会云. 2017

[12]植物抗虫性及其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王学军,陈满峰,葛红,缪亚梅,汪凯华,顾春燕. 2015

[13]植物寄主与病原物互作及抗病性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刘水东,郝德荣,何林池. 2010

[14]建国以来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 Ⅰ.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的改良. 张德贵,孔繁玲,张群远,刘文欣,杨付新,许乃银,廖琴,邹奎. 2003

[15]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杂种优势的改良研究——待改良组合的主位点组分析及供体亲本选择. 戚存扣,盖钧镒,浦惠明,张洁夫,陈新军,高建芹,伍贻美,傅寿仲. 2001

[16]转基因RNAi技术在番茄研究中的应用. 杨玛丽,赵统敏,余文贵,张保龙,陈天子,赵丽萍,王银磊. 2015

[17]低升糖指数水稻研究进展. 李霞,蒋彦婕,陶亚军,李文奇,王芳权,陈智慧,许扬,王军,范方军,朱建平,Sreenivasulu NESE,杨杰. 2022

[18]亚蔬绿豆引种及播期试验. 童晓利,徐生,李刚华,张海军,王庆南. 2002

[19]绿豆雄性不育突变体msm2015-1的遗传学与细胞学分析. 吴然然,林云,陈景斌,薛晨晨,袁星星,闫强,高营,李灵慧,张勤雪,陈新. 2021

[20]基于PARMS技术的绿豆抗叶斑病基因VrTAF5分子标记的开发. 李灵慧,吴然然,陈景斌,崔晓艳,袁星星,朱月林,陈新.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