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寒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碳通量对模拟降水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辜晨 1 ; 贾晓红 1 ; 吴波 1 ; 成龙 1 ; 杨占武 1 ; 杨德福 1 ; 赵雪彬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共和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高寒沙区;碳通量;生物土壤结皮;模拟降水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7 年 13 期

页码: 4423-44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生物土壤结皮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和景观特征之一,其自身具备的光合与呼吸能力对荒漠生态系统地表与大气界面中的碳交换与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水分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许多生态过程中的主要限制因子,能够影响生物土壤结皮的光合与呼吸过程,进而影响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的碳通量规律。针对高寒沙区藓类和藻类结皮为主的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设置了1、2、5、10mm以及0(对照)的模拟降水梯度,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系统,对模拟降水后结皮覆盖土壤的碳通量进行测定,以探讨不同结皮种类和不同强度降水对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对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的净碳通量、暗呼吸均有激发作用,使碳通量在极短时间内到达峰值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但各降水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两种不同结皮覆盖类型相比,藓类结皮覆盖土壤在降水后的碳通量峰值和受降水激发的有效时间均显著高于藻类结皮。(2)两种结皮覆盖土壤在模拟降水后的48h累积碳释放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同时藓类结皮覆盖土壤累计碳释放显著高于藻类结皮覆盖土壤。(3)两种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的碳通量和土壤水分体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净碳通量和暗呼吸均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降水条件下生物土壤结皮覆盖土壤表现出明显的碳源效应,其碳通量以及碳释放量都有显著的改变,在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碳交换规律时应该考虑不同生物结皮的覆盖和降水事件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高寒沙区乌柳高杆深栽固沙技术. 田丽慧,张宏巍,吴汪洋,张登山. 2014

[2]青海共和盆地人工固沙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周虹,刘雲祥. 2022

[3]高寒沙区几种机械沙障措施对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张政,向前胜,张登山,王丽. 2022

[4]高寒沙地不同植被修复措施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机制. 张政,向前胜,张登山,王丽,史文君. 2024

[5]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陈进福,李新荣,陈应武,苏延桂. 2006

[6]生物土壤结皮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张曼玉,王志涛,周虹. 2023

[7]共和盆地不同灌木群落生物土壤结皮理化性质差异. 张曼玉,王志涛,邓磊,周虹.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