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区又君 1 ; 廖锐 1 ; 李加儿 1 ; 勾效伟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鱼或);棘头梅童鱼;耳石形态;种类识别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12 年 39 卷 24 期

页码: 143-1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运用耳石传统形态分析方法对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丁氏(鱼或)(Wak ti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识别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存在体长效应,矢耳石对4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4.86%,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判别成功率为92.70%;矢耳石和星耳石对除黄唇鱼以外3种鱼的联合判别效果为98.54%。

  • 相关文献

[1]耳石形态在黄唇鱼、大黄鱼、丁氏鱴和棘头梅童鱼种类识别中的应用.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2

[2]4种石首鱼耳石形态特征的比较.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李刘冬,勾效伟. 2012

[3]黄唇鱼、大黄鱼、丁氏皱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4]黄唇鱼、大黄鱼、丁氏■和棘头梅童鱼的形态差异和判别分析.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李加儿. 2009

[5]耳石形态在长江口小黄鱼生活史研究及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方聪,郭治明,线薇微,陈明茹,杨圣云. 2018

[6]西沙群岛鹦嘴鱼科耳石形态学物种鉴定的可行性研究. 康志鹏,李纯厚,李纯然,王腾,赵金发,石娟,刘永. 2024

[7]长江口凤鲚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矢耳石生长. 张涛,王焕焕,毕学娟,宋超,赵峰,庄平. 2017

[8]基于地标点法的九龙江口和珠江口凤鲚和七丝鲚耳石形态学特征比较. 姜涛,郑朝臣,黄洪辉,轩中亚,邱晨,刘洪波,杨健. 2018

[9]南海中南部金带细鲹与长体圆鲹矢耳石外型比较分析. 李伟畅,朱国平,王雪辉,林龙山,李渊,杜飞雁. 2023

[10]长江口及邻近海域4个不同地理群体凤鲚矢耳石形态差异. 宋超,杨琴,赵峰,张涛,胡丽娟,庄平. 2020

[11]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耳石形态实例研究. 王臣,刘伟,王继隆. 2015

[12]野生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肌肉和鳔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0

[13]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特征研究. 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梁洪海. 2020

[14]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黄唇鱼SSR分子标记筛选.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2019

[15]基于微卫星标记的黄唇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赵彦花,区又君,温久福,李加儿,周慧. 2019

[16]黄唇鱼矢耳石的生长特性及与鱼体生长的关系.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3

[17]采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黄唇鱼幼鱼的产卵期及生长.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4

[18]黄唇鱼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黏液细胞分布特征. 赵彦花,区又君,李加儿,温久福,周慧. 2019

[19]黄唇鱼声谱特征的初步分析. 张丝雨,张琳玲,黄洪辉,郭少忠. 2018

[20]黄唇鱼的耳石形态和微结构特征.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