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壳聚糖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艳翼 1 ; 夏永涛 2 ; 刘腾飞 1 ; 胡利静 1 ; 杨移斌 3 ; 胡鲲 1 ; 杨先乐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

2.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俄罗斯鲟;壳聚糖;生长;免疫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17 年 41 卷 01 期

页码: 114-12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对照组)、1.25、2.5、5、7.5和10 g/kg的壳聚糖,投喂12 g左右的俄罗斯鲟50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幼鱼的生长性能及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和5 g/kg的壳聚糖可显著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而当添加量超过10 g/kg时会抑制其生长(P<0.05);1.25和2.5 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试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5和5 g/kg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当壳聚糖添加量超过7.5 g/kg时则会抑制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1.25和5 g/kg组酸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Ig M含量不受壳聚糖的影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添加适量的壳聚糖能提高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性能,增强其免疫能力,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非特异性免疫为综合评价指标,壳聚糖添加量以2.5 g/kg为宜。

  • 相关文献

[1]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曹阳,李二超,陈立侨,龙丽娜,崔超,杜震宇,孙盛明,黎明. 2014

[2]不同配比南极磷虾粉饲料对网箱养殖俄罗斯鲟生长及氟累积的影响. 龚洋洋,黄艳青,陆建学,黄洪亮,高露姣,夏永涛,张涛,庄平. 2015

[3]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脂肪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稚鱼生长的影响. 邱岭泉,曲秋芝,张永旺. 2001

[4]俄罗斯鲟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对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张涛,庄平,章龙珍,夏永涛,高露姣,王斌,田美平. 2009

[5]壳聚糖对花鲈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常青,梁萌青,王家林,孙静. 2006

[6]用豆油代替鱼油对虹鳟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徐奇友,许红,李婵,杨萍,王常安. 2009

[7]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对杂交鲟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王常安,周长海,徐奇友,许红,蒋树义,郑秋珊,孙大江. 2009

[8]圆斑星鲽幼鱼饲料中适宜的维生素C含量. 王贞杰,陈四清,常青,刘长琳,胡建成,严俊丽,卢斌. 2016

[9]饲料糖脂比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及肝胰腺代谢酶活性、脂肪酸转运和Toll样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江婷琪,余王舒,赵小曼,任次成,谢鹏鹏,孔有琴,张易祥,叶金云,丁志丽. 2018

[10]牛磺酸对草鱼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以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徐璐茜,明建华,张易祥,叶金云. 2016

[11]不同比例复合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及抗氨氮能力的影响. 夏磊,赵明军,张洪玉,唐夏,杨铿,杨润清. 2015

[12]大黄蒽醌提取物对罗氏沼虾抗高温应激的影响. 刘波,谢骏,戈贤平,何义进,徐跑,周群兰,潘良坤,陈汝丽. 2009

[13]酵母培养物对异育银鲫生长、血液生化及免疫的影响. 徐磊,刘波,谢骏,戈贤平,何义进,潘良坤,周群兰,陈汝丽. 2010

[14]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精氨酸的需要量. 武文一,蒋明,刘伟,吴凡,田娟,杨长庚,文华. 2016

[15]大黄蒽醌提取物对饲养建鲤生长的影响. 刘波,葛鹏彪,周群兰,苏永腾,何义进,殷国俊,谢骏,徐跑. 2007

[16]黄连素与聚β-羟基丁酸酯对大口黑鲈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刘雅荣,夏耘,魏东,张凯,谢骏,王广军,龚望宝,郁二蒙,孙金辉. 2024

[17]嗜酸小球菌对日本鳗鲡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余德光,谢骏,王广军,黄志斌,朱红友. 2005

[18]中草药添加剂对日本鳗鲡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研究. 王广军,谢骏,胡隐昌,余德光. 2008

[19]凝结芽孢杆菌JSSW-07对异育银鲫生长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维娜,夏飞,谢骏,高亮,孙梅,陈秋红,匡群,邹苏艳,张宪中. 2015

[20]中草药制剂对草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研究. 姜志勇,王智勇,李志斐.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