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蚜虫新型预警网络的构建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秦启联 1 ; 梁红斌 1 ; 曹雅忠 2 ; 许国庆 3 ; 高占林 4 ; 徐伟钧 5 ; 武予清 6 ; 李学军 7 ; 赵章武 8 ; 成新跃 9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4.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6.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7.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8.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9.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蚜虫;吸虫塔;预警;绿色防控

期刊名称: 应用昆虫学报

ISSN: 2095-1353

年卷期: 2011 年 48 卷 06 期

页码: 1596-1601

收录情况: CSTPCD

摘要: 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我国大豆和小麦主产区进行了蚜虫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构建了基于吸虫塔的蚜虫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在蚜虫基础生物学研究、天敌资源普查及其控蚜作用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多项以生物防治为主体的蚜虫绿色防控技术,包括天敌人工助迁、人工饲养天敌释放、作物邻间作措施、物理防控、隐蔽性施药等。相关技术措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大豆蚜、麦蚜为害严重的大豆产区和小麦主产区共建立了4个规模较大的试验示范区,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 相关文献

[1]吸虫塔监测中有翅蚜迁飞数量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时新瑞,赵云彤,王克勤. 2014

[2]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吸虫塔有翅蚜种群动态. 王爽,李新民,刘春来,杨帆,夏吉星,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徐伟钧. 2014

[3]利用吸虫塔研究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展望. 邵天玉,王克勤,刘兴龙,刘思竹,朱朝东. 2015

[4]2014年黑河地区大豆蚜虫发生动态调查. 张武,洪峰,项鹏,李宝华,李艳杰,高作民. 2016

[5]黑河地区大豆田间有翅蚜迁飞扩散及种群动态研究. 张武,项鹏,吴俊彦,李艳杰,李宝华. 2016

[6]不同药剂对水田稻螟蛉的防治效果评价. 魏中华,李鹤鹏. 2020

[7]鲜食玉米主要害虫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刘洋. 2020

[8]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情况及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李敏,赵秀梅,刘洋,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柴丽丽. 2013

[9]一代区亚洲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研究. 罗宝君,赵秀梅,王连霞,曹丽萍. 2016

[10]黑龙江玉米螟发生与绿色防控技术. 高雪冬. 2021

[11]浅谈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高雪冬,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李灿东,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1

[12]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及效益比较. 赵秀梅,张树权,曲忠诚,李敏,王立达,李青超,武琳琳. 2014

[1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研究. 高雪冬,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李灿东,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1

[14]大豆害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高宇,王龙,王自杰,王月英,徐梦蕾,朱诗禹,韩子鑫,史树森. 2023

[15]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价. 王振营,张树权,王连霞,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刘洋. 2014

[16]马铃薯病毒病传播介体蚜虫的危害及防治. 张抒,白艳菊,范国权,高艳玲,张威,申宇,魏琪. 2017

[17]蚜虫中携带马铃薯卷叶病毒检测方法的改进. 韩树鑫,白艳菊,张威,高艳玲,范国权,张抒,申宇. 2016

[18]中华草蛉与异色瓢虫对温室蚜虫共同控制效果. 武琳琳,王立达,李青超,周超,董扬,闫锋,徐莹莹. 2018

[19]吡虫啉防治大事产蚜虫试验初报. 吴炳芝,张传文. 2001

[20]小麦与蔬菜蚜虫新型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刘勇,曾建国,郭梅,孙京瑞,程辟,陈巨莲.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