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种诱捕方式对河南原阳越冬代劳氏黏虫的诱捕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段云 1 ; 李怡萍 2 ; 李慧玲 1 ; 周国涛 3 ; 仵均祥 2 ; 武予清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河南云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 劳氏黏虫;越冬代;性诱剂;测报灯;监测

期刊名称: 中国植保导刊

ISSN: 1672-6820

年卷期: 2022 年 42 卷 006 期

页码: 33-35,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索农业害虫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的有效监测方法,于2020-2021年利用性诱剂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对河南原阳越冬代劳氏黏虫田间种群进行了监测及种群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监测期间,性诱剂诱捕器和测报灯均能诱捕到劳氏黏虫成虫.其中,2020年和2021年单个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期内累计诱捕成虫分别为(642.33±17.56)头和(129.67±13.20)头,明显高于同期测报灯(分别诱到29头和12头)的诱虫量,且在5月中旬可见明显的诱虫高峰.本研究可为今后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 相关文献

[1]2015年-2020年河南漯河越冬代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分析. 段云,陈琦,董嘉欣,高凌云,李世民,武予清. 2023

[2]2006-2020年河南漯河玉米田黏虫灯下种群动态. 陈琦,马洌扬,范志业,董彰,宋高霞,沈海龙,刘迪,侯艳红,陈莉,李雷雷,段云,李世民. 2021

[3]3种诱捕方式对河南漯河亚洲玉米螟的诱捕效果. 巴磊,陈琦,侯艳红,刘迪,陈莉,段云,李世民. 2024

[4]河南漯河瓦矛夜蛾灯下种群动态. 沈海龙,于蕾,杜梦园,陈琦,侯艳红,陈莉,刘迪,范志业,李雷雷,王文豪,段云,李世民. 2022

[5]河南漯河灯下地老虎种群监测及动态分析. 陈琦,陈莉,李天娇,侯艳红,刘迪,范志业,沈海龙,杜梦园,李雷雷,王文豪,段云,李世民. 2023

[6]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马丽,高丽娜,黄建荣,李国平,田彩红,封洪强. 2016

[7]草地贪夜蛾与玉米灌浆期3种常见夜蛾科害虫的形态特征比较. 陈琦,段云,侯艳红,陈莉,范志业,沈海龙,刘迪,李雷雷,李世民. 2020

[8]河南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及其对发生的影响. 高宗仁,林松,郭小奇,李巧丝. 2000

[9]基于Lab颜色空间的小麦成熟度监测模型研究. 赵巧丽,臧贺藏,李国强,张杰,王猛,赵威,郑国清. 2023

[10]两种灯光诱测工具对粘虫种群的监测效果. 陈琦,沈海龙,陈莉,范志业,刘迪,侯艳红,师兴凯,段云,张运栋,李世民. 2018

[11]动物源食品中抗病毒药物的残留监测. 张春辉,胡骁飞,邢广旭,王方雨,邓瑞广,张改平. 2015

[12]2016年-2019年河南信阳黏虫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分析. 段云,雷海霞,陈琦,卢兆成,李慧龙,郭培,武予清. 2022

[13]基于EOS/MODIS数据的河南省小麦秸秆焚烧监测分析. 刘婷,王来刚,范磊. 2011

[14]CBERS-02星CCD数据在水灾监测中的应用——以河南新蔡县为例. 范磊,刘婷. 2009

[15]基于Cokriging插值修正冬小麦面积遥感监测. 范磊,程永政,郑国清,王来刚,刘婷. 2010

[16]苯巴比妥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竞争ELISA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的建立. 王自良,王建娜,张海棠,王选年,杨艳艳,张改平. 2006

[17]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段云,郭培,陈琦,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李彤,蒋月丽. 2021

[18]水体环境监测中总氮低于硝酸盐氮的原因与分析. 杨慧,王兆平.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