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龙江省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邵天玉 1 ; 刘兴龙 1 ; 刘春来 1 ; 王爽 1 ; 杨帆 1 ; 夏吉星 1 ; 王克勤 1 ; 时新瑞 2 ; 杨晓贺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动态;黑龙江省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4 年 05 期

页码: 71-72

摘要: 为探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黑龙江省的发生动态,2012年和2013年采用田间网捕和定点方法调查了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和牡丹江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田间发生情况。结果表明:2012年和2013年3个地区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趋势一致,表现为6月底、7月初成虫开始为害,8月中下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期,危害株率达80%~100%,百株虫量达625头,9月中上旬开始消退。其中哈尔滨地区发生最为严重,但扩散现象并不明显,高粱田危害相对较重。

  • 相关文献

[1]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花丝对产量的影响. 赵秀梅,郑旭,郭井菲,王立达,罗宝君,王连霞,李青超,刘洋,韩业辉,王振营. 2021

[2]种衣剂对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防效评价. 赵秀梅,郑旭,王连霞,杨代斌,刘颖,刘洋,王立达,李青超,王振营. 2022

[3]齐齐哈尔市玉米田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发生规律. 赵秀梅,郑旭,郭井菲,刘颖,罗宝君,王连霞,王立达,刘洋,李青超,王振营. 2021

[4]哈尔滨地区大豆田双斑长跗萤叶甲田间种群动态研究与防治建议. 王宇,王克勤,王晓曦,刘兴龙,王春. 2023

[5]谷糜田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危害与防治对策. 赵秀梅. 2011

[6]俄罗斯阿穆尔州大豆胞囊线虫研究现状. 项鹏,张武,李宝华,李红鹏,白雪梅,魏然. 2018

[7]利用迷向散发器和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 孙圣杰,任爱华,王晓祥,杨雪琳,李浩文,李贞,刘小侠. 2021

[8]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病研究现状. 项鹏. 2020

[9]黑龙江省西部大豆胞囊线虫病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袁明. 2011

[10]2013年三江平原地区大豆蚜及其天敌种群发生动态. 杨晓贺. 2014

[11]2014年黑河地区大豆蚜虫发生动态调查. 张武,洪峰,项鹏,李宝华,李艳杰,高作民. 2016

[12]黑龙江省推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刘爱群,何宁,韩德贤,唐晓东. 2009

[13]黑龙江省大豆施硫效果的研究. 申惠波. 1999

[14]黑龙江省主要类型水稻土的含硫状况和硫肥效应. 迟凤琴,魏丹,申惠波,吴英. 1998

[15]黑龙江省连种抗病品种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马书君,于佰双,王家军,王树林,崔丽伟. 1999

[16]中央一号文件引领黑龙江省奶牛业发展. 李伟,殷元虎,王芳,王曾明,李红宇,徐婷婷. 2007

[17]黑龙江省玉米青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梅丽艳,李莫然,王芊,韩庆新. 1999

[18]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金光辉,孙秀梅,曹淑敏,盛万民,夏平. 2004

[19]黑龙江省浆果加工的现状与展望. 张军. 2010

[20]黑龙江省主要土壤供钾能力及土壤钾素演变特性. 李玉影,吴英,刘双权,金平.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