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于永贵 1 ; 石学法 1 ; 迟万清 1 ; 胡子峰 1 ; 乔淑卿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工程环境与测绘研究中心;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调水调沙;羽状流;逐时变化;驱动因素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41-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02年黄河实施调水调沙以来,黄河入海泥沙普遍以异轻羽状流的形式在河口附近的有限区域内堆积下来。采用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调水调沙期间3期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GOCI)数据对黄河口附近海域进行悬浮物浓度反演,提取了黄河口羽状流的逐时变化信息;通过黄河口水动力数值模拟以及风场、潮汐等实测数据分析,阐明了羽状流逐时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调水调沙前后黄河口羽状流表现出单向变化和往复变化两种不同的变化过程;而悬浮物浓度的逐时变化显示:河口附近不同站位的悬浮物浓度逐时变化过程差异较大,同一站位的悬浮物浓度可在1小时之内升高或降低约100mg/L。单向变化型羽状流主要受单向潮流的控制,且GOCI观测时段位于一个落潮或者涨潮过程,河流动力较弱;往复变化型羽状流受涨、落潮往复潮流的控制,涨、落潮流向的转换驱使羽状流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而且羽状流位于潮流切变带以内,切变锋对羽状流的形态、分布范围具有明显的切变效应。
- 相关文献
[1]典型分裂波束声学探测系统及其应用. 张同伟,秦升杰,唐嘉陵,王向鑫. 2019
[2]黄河下游调水调沙与暴雨事件对营养盐输出通量的影响. 吴念,刘素美,张桂玲. 2017
[3]调水调沙对黄河口颗粒态金属分布的影响. 付小明,任景玲,辛成林,张桂玲,刘哲. 2018
[4]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黄河壶口至三门峡段浮游生物资源的影响. 余斌,张建军,刘一欧,张军燕,沈红保,任敬. 2013
[5]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壶口至三门峡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军燕,张建军,沈红保,吕彬彬,王晓臣,邢娟娟.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孟加拉湾中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作者:谭龙;刘建国;黄云;Md Hafijur Rahaman Khan;徐政;刘升发;石学法
关键词:孟加拉湾;稀土元素;沉积物;物质来源;印度夏季风
-
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表层沉积物汞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作者:张振虎;姚政权;胡利民;Anatolii Astakhov;邹建军;刘焱光;王昆山;杨刚;陈志华;夏逸;李秋玲;冯晗;石学法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汞含量;污染水平;北极东西伯利亚陆架
-
孟加拉扇下扇区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分布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作者:孙兴全;刘升发;李景瑞;陈明德;赵广涛;石学法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物源分析;孟加拉扇下扇区
-
东海中部陆架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
作者:单新;石学法;乔淑卿;刘建兴;金丽娜
关键词:海洋沉积物;混合事件层;沉积特征;东海中部陆架
-
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低硫同位素组成及指示意义
作者:杨宝菊;刘季花;吴永华;叶俊;王小静;石学法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低硫同位素;南部热液区;冲绳海槽
-
渤海沉积记录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古环境与古气候变化
作者:方文丽;姚政权;石学法;葛晨东;乔淑卿;李小艳;董智;王颖
关键词:末次冰期;粒度;东亚夏季风;D-O旋回;渤海
-
深海富稀土沉积研究的若干问题
作者:张霄宇;石学法;黄牧;滕国超;麻书畅;黄大松
关键词:深海富稀土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载体矿物;富集机制;物质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