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渤黄海区域渔船碳排放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鲁峰 1 ; 徐硕 1 ; 李丹 1 ; 刘慧媛 1 ; 朱勇 1 ; 崔国辉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崂山实验室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捕捞渔船;数据挖掘;温室气体;气候变暖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22 年 38 卷 024 期

页码: 169-179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渔船二氧化碳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中通常被忽视的领域,对全球变暖过程具有不可忽略的驱动作用.渤黄海是中国重要的海上粮仓和生态环境治理区域,查明渤黄海渔船生产作业过程对温室气体排放贡献较大的环节,对区域碳循环研究、碳排放管理及减排降碳措施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渤黄海区域海洋渔船二氧化碳排放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渔业生产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该研究基于2020和2021年的海量渔船管理及动态船位数据,提取了航段位移、航段内渔船航速、发动机负荷因子、排放因子等状态参数,构建了渔船二氧化碳排放动态计算模型,分析了渤黄海区域9种作业类型渔船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给出了渔船年度及月度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渤黄海区域各类机动渔船在2020和202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别为450万和945万t,总体呈现出近岸低、外海高的分布特征,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渤海湾渔场、滦河口渔场、海东渔场、烟威渔场、石岛渔场、石东渔场、海州湾渔场及大沙渔场.2)拖网和刺网渔船是二氧化碳年度累计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但就单船单位航行时长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言,辅助船最高,围网渔船次之.3)不同年份相同月份的渔船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伏季休渔期开始前强碳源主要出现在黄海中南部区域,休渔期结束后强碳源主要出现渤海中部、山东半岛东部以及黄海中部海域一带,年度内渔船二氧化碳排放重心总体上是由沿岸海域向中部开阔海域方向扩散.该研究通过渔船动静态异质数据推演二氧化碳的时空变化,对评估渔业生产所引起的气候效应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 相关文献

[1]中国水产养殖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的初步研究. 刘晃,车轩. 2010

[2]合理利用增氧机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研究. 郭波,王贤瑞. 2014

[3]上海群众海洋捕捞渔船升级改造模式及其经验探讨. 高超,戴俊,张溢卓. 2016

[4]中国海洋捕捞渔船油污水产生量估算及对策研究. 黄一心,鲍旭腾,赵平. 2018

[5]中国海洋捕捞装备科技发展研究. 巩沐歌,黄一心,鲍旭腾,高超. 2023

[6]国内外捕捞渔船碳减排技术发展状况. 张祝利,王贤瑞,丁建乐. 2013

[7]关于捕捞渔船柴油补贴政策的思考与认识. 姜秉国. 2013

[8]渔业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研究. 鲁峰,王立华,徐硕. 2019

[9]基于梯度提升迭代决策树模型的渔船转移数据挖掘. 李怡德,鲁峰,朱勇,徐硕,孙璐. 2021

[10]数据挖掘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胡婧,杨宁生,欧阳海鹰,孙英泽,陈柏松. 2013

[11]数据挖掘技术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预测系统的嵌入研究. 赵竹明. 2015

[12]基于关联规则的渔业信息推荐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立华,肖慧,徐硕,刘树,杜卫利,黄其泉,王宇. 2013

[13]渔场渔情分析预报的研究及其进展. 樊伟,崔雪森,沈新强. 2005

[14]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海南省渔船航次动态监测与分析. 张胜茂,樊伟,张衡,杨胜龙,唐峰华,朱文斌. 2018

[15]我国渔船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张祝利. 2010

[16]碳源汇对渔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英文). 周胜杰,贾婷婷,李连星,张扬,刘兴,陈成勋,王庆奎,孙学亮. 2015

[17]淡水池塘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刘俊文,刘晃,庄保陆,曲蕊. 2019

[18]中国海洋捕捞渔业温室气体排放时序分析与因素分解. 岳冬冬,王鲁民,阮雯,纪炜炜. 2014

[19]团头鲂池塘养殖生态系统晒塘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分析. 朱林,车轩,刘晃,刘兴国,时旭,杨家朋,王小冬,顾兆俊,程果锋,朱浩. 2016

[20]草鱼混养与单养的温室气体昼夜变化特征研究. 陈鑫,朱林,车轩,刘兴国,刘晃,田亿,李新丰,陈晓龙.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