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土壤性状和玉米生长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徐莹莹 1 ; 靳晓燕 2 ; 庞爱国 2 ; 于晓波 2 ; 孙士明 2 ; 王俊河 1 ; 赵秀梅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齐齐哈尔分院

2.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耕作方式;土壤性状;玉米生长;产量;机械作业

期刊名称: 农机化研究

ISSN: 1003-188X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11 期

页码: 1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4年定位试验,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播种前深翻还田、深松和深松还田的容重分别降低了7.9%、5.6%、3.2%;各时期含水率均表现为深松还田>CK>深松>深翻还田.收获期,深松还田、深翻还田和深松作业下的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6.04、5.97、2.89 g/kg.深松还田和深翻还田能够显著提高拔节期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株高、茎秆干重和叶面积均大于CK,最终增产8.4%和4.3%,深松较CK增产2.4%.综合来看,深松还田耕作方式更利于改良土壤性状,促进玉米生长.

  • 相关文献

[1]精量穴播对玉米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刘玉涛,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俊河. 2017

[2]腐殖酸对连作烟田土壤性状及烟株生长的影响. 田艳洪,赵晓锋,刘文志,元野,朱保国,胡广民. 2012

[3]寒地玉米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水热动态. 李梁,于洋,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王俊河,钱春荣,宫秀杰. 2017

[4]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 2012

[5]半干旱地区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含量和温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盼,刘玉涛,杨慧莹,王宇先,徐莹莹,王俊河. 2016

[6]耕作方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盖志佳,张伟,刘婧琦,蔡丽君,王谦玉,赵桂范,张敬涛,李彩凤,王玉波. 2015

[7]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左辛. 2012

[8]免耕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 李春华,盖志佳,王立秋,王谦玉,张敬涛. 2015

[9]垄改平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辉,刘兴焱,何长安,杨耿斌,纪春学,张恒. 2014

[10]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宋秀丽,林小娟,王冰雪,靳晓燕,庞爱国,于晓波,孙士明. 2021

[11]机械深松对苏打盐碱土盐碱特征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顾鑫,李娜,任翠梅,王丽娜,芮海英,张丽娜. 2024

[12]土层置换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Meng Qing-ying,孟庆英,Jia Hui-bin,贾会彬,Yu Zhong-he. 2012

[13]不同季节休牧对三江平原小叶章草甸土壤性状的影响. 李钢,王明君,张风承,刘冬伟,史印涛. 2013

[14]生物有机肥在中国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武新娟. 2020

[15]半干旱区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孙善文. 2023

[16]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徐莹莹,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王淑荣,徐婷. 2021

[17]东北黑土区冻融交替土壤特性及适时春播耕作技术综合评价. 王怀鹏,姜辉,孙继英,王宇先,高盼,尹雪巍,李明,史乔丹,单莹,邱广伟. 2023

[18]耕作方式对大豆田土壤水分及容重的影响. 赵泽松,黄琰,马春梅,龚振平,杨悦乾,宋秋来,董守坤,张磊. 2010

[19]嫩江县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张哲,麻琳,魏丹. 2012

[20]东北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 马春梅,邸伟,赵泽松,宋秋来,刁晓林,曾祥亮,杨悦乾,龚振平.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