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的生化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海燕 1 ; 段玉玺 1 ; 陈立杰 1 ; 陈井生 1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北方线虫研究所

关键词: 大豆;大豆胞囊线虫;PPO;POD;PAL;SOD;β-1,3葡聚糖酶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4 年 33 卷 05 期

页码: 161-16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抗性的关系,以五寨黑豆和合丰35两个不同抗性大豆品种为材料,接种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测定根内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抗、感品种根内PPO、POD、PAL、SOD、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但抗病品种五寨黑豆中5种酶活性增加值大于感病品种合丰35。证明大豆品种抗性与根内上述5种酶活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 相关文献

[1]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初探. 孙冬梅,林志伟,迟丽,肖翠红,陈起强,孙晓吉. 2010

[2]干旱胁迫下化控种衣剂对大豆幼苗生长发育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李建英,田中艳,周长军,杜志强,张志刚,杨柳,吴耀坤,金铃,郑殿峰. 2010

[3]核盘菌对大豆致病力差异与抗氧化酶系统酶活性的关系. 李易初,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孟庆林. 2021

[4]大豆接种细菌性斑点病菌后叶片中SOD、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吴俊江. 2006

[5]核盘菌菌丝内POD和SOD活性与其对大豆致病力关系初探. 李易初,石凤梅,马立功,刘佳,孟庆林. 2021

[6]不同玉米品种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魏岚岚. 2017

[7]多效唑对梨干旱胁迫的保护效果. 王玉莲,顾广军,杨晓华,张武杰,程显敏. 2010

[8]Na_2CO_3胁迫对番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徐婷,周传余,周超,赵索,武琳琳,谭可菲,杨慧莹. 2014

[9]碱胁迫对水稻苗期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赵海新. 2010

[10]线虫胁迫下大豆肌醇加氧酶活力研究. 王学敏,王晗,王超,王爽,于佰双,陈井生,王惠,段玉玺. 2018

[11]大豆抗胞囊线虫的分子标记研究. 安咏梅,王家军,李进荣,于佰双. 2014

[12]胞囊线虫侵染后小粒黑豆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EST分析. 王芳,段玉玺,陈立杰,王媛媛,朱晓峰,王东. 2012

[13]俄罗斯阿穆尔州大豆胞囊线虫研究现状. 项鹏,张武,李宝华,李红鹏,白雪梅,魏然. 2018

[14]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GmCHS基因表达及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王爽,张顺斌,王旭东,于佰双,陈井生,王惠,段玉玺. 2021

[15]乙烯和水杨酸在大豆胞囊线虫与大豆间亲和性反应中的相互作用. 胡岩峰,尤佳,潘凤娟. 2020

[16]连作条件下大庆和安达地区大豆胞囊线虫毒力类型鉴定研究. 陈井生,李肖白,李泽宇,周长军,罗璇,王东,段玉玺,陈立杰. 2015

[17]轮作植物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的研究. 于佰双,段玉玺,王家军,李进荣,陈立杰. 2009

[18]大豆胞囊线虫抗性基因的SSR标记研究. 王惠,于佰双,段玉玺,陈立杰. 2007

[19]黑河地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密度及生理小种分布研究. 张武,项鹏,杨树,李艳杰,李宝华,吴俊彦. 2024

[20]中品03-5373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免疫抗性的遗传解析. 刘波,李英慧,于佰双,王家军,刘玉林,常汝镇,邱丽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