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口南支沉积物浸出液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伦凤霞 1 ; 晁敏 2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水文总站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长江河口区;南支;沉积物;生态风险源;毒性效应;三角褐指藻;上海市

期刊名称: 上海环境科学

ISSN: 1000-3975

年卷期: 2011 年 004 期

页码: 147-150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着重加强长江河口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监测与效应评价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生态风险源具有指示意义.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为试验材料,对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浸出液毒性进行生物检测,研究浸出液中污染物对藻类生长和藻细胞内酯酶活性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沉积物浸出液对三角褐指藻具有毒性,以3号站毒性最大,该站使1 h时藻类细胞的酯酶活性增加3.1倍,4 d内藻类平均生长速率减少70%.经逐步回归分析,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与浸出液中Cu、Zn、Pb、Cd的含量显著相关(R=0.99,p〈0.05),酯酶活性与Cu、Pb、Cd含量显著相关(R=0.97,p〈0.05).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南支沉积物对卤虫的毒性效应研究. 晁敏,伦凤霞,王云龙,沈新强. 2010

[2]RNA干扰UGP基因表达对三角褐指藻碳流分配的影响. 朱葆华,常雅青,何文栋,杨官品,李赟,潘克厚. 2017

[3]三角褐指藻藻液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曹延群,李赟,潘克厚,刘冰莉,周雨晴. 2019

[4]三角褐指藻固定化培养的初步研究. 张继红,马志珍. 1998

[5]不同氮营养盐对赫氏颗石藻和三角褐指藻中DMSP含量的影响. 李凌霄,孙婧,宋若晗,崔正国,曲克明,王庆奎,周明莹,崔鸿武,胡清静. 2024

[6]上海市污染河道底泥处理研究. 夏治河,戈文英. 1995

[7]上海市售水产品地西泮及去甲地西泮残留调查分析. 王守英,孔聪,杨光昕,于慧娟. 2020

[8]上海市渔业机械产品申请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可行性研究. 王君,王玮,何雅萍. 2010

[9]上海市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全为民,赵云龙,朱江兴,施利燕,陈亚瞿. 2008

[10]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周勇,马绍赛,曲克明,陈聚法,徐勇. 2009

[11]制浆造纸废水对不同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 沈新强,晁敏,沈盎绿,王云龙. 2007

[12]轮虫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进展. 沙婧婧,戴媛媛,潘玉龙,李娟,徐兆东,张继民. 2018

[13]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张迪,厉圆,沈忱思,肖冬雪,柳建设,赵凤,熊明瑜. 2019

[14]人工纳米颗粒对海洋渔业生物的毒性效应及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研究进展. 丁怡丹,黄翠玲,朱琳,冯娟,夏斌,赵信国,孙雪梅,陈碧鹃,曲克明. 2020

[15]三氯异氰尿酸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毒性及其抗氧化酶影响. 聂湘平,王翔,李凯彬,吴淑勤. 2008

[16]3种多环芳烃对条纹锯鮨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的毒性效应. 孔祥迪,刘莉,李炎璐,于欢欢,陈超. 2016

[17]3种渔用药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刘永涛,李乐,杨红,艾晓辉. 2017

[18]不同砷形态在水产品中的毒理及转化研究进展. 刘香丽,汪倩,宋超,范立民,孟顺龙,裘丽萍,陈家长. 2019

[1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大黄鱼受精卵及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李磊,蒋玫,王云龙. 2019

[20]Cu~(2+)、Zn~(2+)、Pb~(2+)对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 孔祥迪,陈超,李炎璐,贾瑞锦,于欢欢,翟介明,刘江春.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