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运强 1 ; 景玉良 1 ; 于海林 1 ; 王宇先 1 ; 高利 1 ; 孙艳杰 1 ; 邵勇 1 ; 魏国才 1 ; 金振国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玉米;绥玉23;栽培密度
期刊名称: 农业科技通讯
ISSN: 1000-6400
年卷期: 2019 年 03 期
页码: 133-135
摘要: 为了给种植户进行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绥玉23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适宜栽培密度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绥玉23在密度不同的条件下,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达到6.75万株/hm2的密度时,产量达到最大值。所以根据本次试验可知,绥玉23产量以种植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的条件下最高。
- 相关文献
[1]玉米新品种绥玉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孙艳杰. 2012
[2]玉米品种绥玉23的最佳种植密度探索试验. 梁书宝,邵勇. 2017
[3]叶菜用甘薯不同栽植密度下茎尖产量及其食用品质评价. 孟英,唐傲,王立志. 2017
[4]不同施肥量与栽培密度对'龙大麻3号'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研究. 董晓慧,王翠玲. 2021
[5]不同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寒地水稻米质和产量的影响. 高存启,刘宝海,宋福金,于良斌,李贵臣. 2004
[6]不同施肥和栽培密度对双高大豆品种牡丰7号光合特性的影响. 王玉莲,杨克军,任海祥,童淑媛,宗春美. 2011
[7]大豆营养体生长和結实的关系及控制方法. 李庆荣,穆凤荣. 1964
[8]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适宜栽培密度探讨. 王翠玲. 2014
[9]密度对矮秆早熟高粱新品种‘吉杂141’的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申晓慧,冯鹏,李如来,陈冰嬬,姜成,郑海燕,李增杰,李志民. 2016
[10]栽培密度、施肥量及有效含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徐督,任海祥,宁海龙. 2013
[11]肥密互作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陈琦. 2018
[12]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聂守军. 2007
[13]水稻新品种绥粳8号适宜密度与施氮量研究. 聂守军. 2007
[14]栽培密度对籽用南瓜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徐丽珍,赵茜. 2012
[15]叶龄诊断法和常规施肥方法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分析. 刘晴,何云霞. 2015
[16]不同栽培密度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 顾鑫. 2015
[17]施肥和密度对水稻粗蛋白质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 刘宝海,宋福金,高存启,于良斌. 2004
[18]栽培密度对吉杂141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申晓慧. 2016
[19]耐密性春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郑伟,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吴秀红,张茂明,王庆胜,侯升林. 2014
[20]大豆合丰33号最佳栽培密度的研究. 郑天琪,赵树泉,连成才.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玉米PRX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作者:郝立冬;徐磊;闫治斌;李世风;石运强
关键词:玉米;PRX基因家族;表达模式;非生物胁迫
-
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半干旱区浅埋滴灌技术对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慧莹;王宇先;高盼;徐莹莹;张巩亮;闫锋;董扬;申惠波
关键词:黑龙江省;浅埋滴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产量
-
ZmCYP90D1调控玉米叶片褶皱发育的分子机制
作者:张诗晗;沈海军;高利;赵婉婷;武小霞
关键词:玉米叶片;基因定位;平铺细胞;油菜素内酯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利用SNP标记对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孙艳杰;魏国才;吴雨恒;石运强;邵勇;刘英蕊;南元涛;张维耀
关键词:杂种优势;玉米;SNP;聚类分析;遗传相似度;主成分分析
-
半干旱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富里酸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作者:高盼;王宇先;李欣洁;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张巩亮
关键词:半干旱区;秸秆还田方式;土壤富里酸;荧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