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期不同轮作模式对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白怡婧 1 ; 刘彦伶 2 ; 李渝 2 ; 黄兴成 2 ; 张雅蓉 2 ; 蒋太明 3 ; 秦松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3.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轮作模式;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碳

期刊名称: 土壤

ISSN: 0253-9829

年卷期: 2021 年 53 卷 001 期

页码: 161-16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依托23年的黄壤长期定位田间试验,对比研究玉米单作(MM)、小麦||绿肥–玉米轮作(WMR)和油菜–玉米轮作(RMR)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均以大团聚体(>0.25 mm的团聚体)为优势团聚体,占比高达93.04% 和74.59%以上;WMR和RMR处理较MM处理显著提高了5~2 mm和2~1 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及>5 mm和5~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MR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MWD(平均重量直径)较MM处理显著增加了50%;WMR、RMR处理的PAD(团聚体破坏率)和ELT(土壤团聚体不稳定团粒指数)较MM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31.32%、25.97%和35.90%、30.65%;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均以WMR处理的有机碳含量最高,>5、1~0.5、0.5~0.25 mm粒级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比MM处理显著增加了17.60%、34.41%、45.67%;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25 mm的大团聚体中,而在微团聚体中含量较少,轮作主要提高了>5 mm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贡献率,WMR、RMR处理较MM处理分别提高了23.18和9.16个百分点.小麦||绿肥–玉米轮作能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组成,提高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含量,可作为贵州黄壤旱地较佳的轮作模式.

  • 相关文献

[1]长期不同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黄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的影响. 白怡婧,刘彦伶,李渝,黄兴成,张雅蓉,蒋太明,秦松. 2021

[2]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张艳,刘彦伶,李渝,蒋太明,白怡婧,张萌,张雅蓉,黄兴成,张文安. 2021

[3]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可蚀性特征.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姚单君. 2019

[4]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的土壤团聚体空间分布及稳定性特征.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姚单君,魏全全. 2018

[5]不同轮作模式对青贮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谯记,娄芬,杨西友,熊俊,甘小波,蔡一鸣. 2018

[6]甘薯轮作模式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罗密,邓仁菊,尹旺,杨航,付梅,王洪亮,宋吉轩,吴巧玉. 2021

[7]贵州地产玄参土壤团聚体特征. 张家春,张珍明,黄冬福,罗文敏,洪江. 2015

[8]连续种植不同绿肥作物耕层的土壤团聚体特征. 张钦,于恩江,林海波,张爱华,陈正刚,朱青,曹卫东,朱大雁. 2019

[9]黄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及其组分对长期施肥的响应及其演变. 王小利,郭振,段建军,周志刚,刘彦伶,张雅蓉. 2017

[10]应用AMMI模型分析评判贵州省马铃薯区试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范士杰,王蒂,张俊莲,白江平,李其义. 2012

[11]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段正凤,吴宗桃,李福星,甘雨. 2017

[12]贵州省干椒新品种区域试验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分析. 牟玉梅,赖卫,刘崇政,姜虹,杨红. 2016

[13]基于AMMI模型的区域试验玉米新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评价. 陈浪,覃成,罗希榕,英敏,杨恩琼. 2011

[14]杂交油菜油研817的丰产稳产性及其生态适应性. 余顺波,陈长艳,程尚明,冯跃华. 2012

[15]蓝靛果多酚冻干粉稳定性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研究. 雷月,宫彦龙,朱速松,李斌. 2017

[16]玉米杂交种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 杨仁德,武德芝,胡建华. 1993

[17]贵州省水稻区试稳产性与适应性分析. 李树杏,涂敏,黄贵民,金邦文,郭慧,甘雨. 2011

[18]紫红叶油菜叶片花青素的含量变化及其稳定性. 唐容,黄泽素,代文东,李德珍,王少铭. 2017

[19]贵州省大豆区试品系丰产稳定性分析. 陈佳琴,朱星陶,杨春杰,黄建斌,谭春燕. 2011

[20]马铃薯新品种黔芋6号丰产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范士杰,王蒂弘,张俊莲,白江平,李其义,李飞.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