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广东单丛茶区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波 1 ; 陈勤 2 ; 陈汉林 2 ; 唐颢 1 ; 黎健龙 1 ; 陈佳琳 2 ; 陈义勇 1 ; 刘嘉裕 1 ; 唐劲驰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饮用植物研究所

2.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单丛茶;化肥减施增效;品质成分;肥料农学效率;经济效益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

ISSN: 1000-369X

年卷期: 2020 年 40 卷 005 期

页码: 607-61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配方肥、有机替代和蚯蚓生物培肥4种化肥减施增效复合技术模式对广东单丛茶区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 表明,4种技术模式可减少化肥养分投入量20%~30%(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7%~0),产量增加4.9%~12.3%,且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年经济效益每公顷增加1.51~3.26万元.其中,控释肥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58.0%和10.9%;有机替代模式品质提升最显著,氨基酸增加10.2%,可溶性糖增加9.6%,酚氨比下降13.4%.控释肥和有机替代两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在广东单丛茶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劳动密集型农业如何形成竞争优势?——来自单丛茶产业的调查研究. 舒业弘,蔡勋. 2023

[2]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用于甘蔗品质成分的非破坏性测定. 曹干,周学秋,谭中文,梁计南. 2008

[3]传统客家绿茶在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趋势研究. 乔小燕,饶幸霞,黄国资,黄秀新,丘亮伟,黄海英,陈栋. 2015

[4]不同等级CTC红碎茶生化成分分析. 乔小燕,李崇兴,姜晓辉,吴华玲,陈栋. 2018

[5]凤凰单丛主要品质成分比较. 晏嫦妤,罗军武,赵超艺,陈金华,黄建安. 2006

[6]红紫芽品种的茶类适制性研究. 王秋霜,曹冰冰,王青,秦丹丹,潘晨东,李波,李红建,方开星,倪尔冬,姜晓辉,吴华玲. 2022

[7]连续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客家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 乔小燕,黄国资,王秋霜,饶幸霞,黄秀新. 2014

[8]鼠茅草间作对茶园土壤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陈义勇,黎健龙,周波,吴小敏,崔莹莹,冯少茂,胡海涛,唐劲驰. 2023

[9]广东茶树群体品种品质成分差异初步研究. 晏嫦妤,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赵超艺,唐颢,凌彩金. 2009

[10]客家炒青绿茶品质成分及香气特征分析. 周巧仪,曾伟霞,张建中,曾金莲,张雪梅,曾立坤,凌彩金. 2023

[11]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茶类适制性研究. 秦丹丹,陈俊丽,李波,潘晨东,王秋霜,方开星,李红建,倪尔冬,姜晓辉,王青,吴华玲. 2023

[12]“123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加庆阳,徐润生,吕业成,蒙辉远,周少川,李康活. 2006

[13]马大杂种相思瓶内和瓶外生根技术研究. 施琼,胡峰,黄烈健. 2015

[14]加强开发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李润昌. 1993

[15]基于村落的规模种植效益研究. 王华,艾建安. 2012

[16]不同氮肥运筹下低桩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胡香玉,钟旭华,彭碧琳,刘彦卓,黄农荣,梁开明,潘俊峰,傅友强. 2019

[17]不同氮肥运筹下低桩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 2019

[18]抗球虫药与鸡球虫病疫苗在黄羽肉鸡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刘苑青,蔡曼珊,瞿浩,吴荣彪,陈鹏,王劼. 2020

[19]隔年交替结果对砂糖橘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效益研究. 吴文,张瑞敏,朱从一,曾继吾,马培恰,黄永敬. 2020

[20]水肥一体化技术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茶园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史芳源,刘嘉裕,唐颢.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