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化 1 ; 郑宏清 1 ; 刘维界 1 ; 王林兴 1 ;
作者机构: 1.上海市农科院园艺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82 年 1 卷 03 期
页码:
摘要:
上海市郊区从1977年秋季开始应用塑料大棚(以下简称大棚)栽培蔬菜,现有大棚600多亩。本市大棚栽培的秋番茄和露地栽培的秋番茄一样,连年来遭到病毒病的严重危害。例如在1978年秋季全市125亩大棚秋番茄(约占当时大棚蔬菜栽培总面积的1/3)中,因病毒病严重全部拔去无收的大棚约占80%。除了下述试验大棚以外,从1977年以来全市大棚秋番茄的最高产量为每亩4,683斤,一般中等产量水平,不过每亩2,000斤左右。由于病毒病严重、产量低、成本又高等原因,本市大棚秋番茄的栽培面积愈来愈少。 以往本市大棚秋番茄栽培一般在8“月上、中旬于露地播种育苗,9月上、中旬定、植,为了减轻病毒病危害,有将播种期延迟到&月下旬甚至9月初的趋势。本市大棚秋番茄病毒病主要为丛缩型毒病,其次为条斑病。据我所的初步鉴定,其毒源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本市大棚秋番茄病毒病一般于番茄苗定植以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生,9月底到10月上旬病情已严重,直至10月下旬病情还继续有所发展。 1978年我们对本市郊区大棚秋番茄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了探讨改进栽培技术以防止大棚秋番茄病毒病的可能性、价及探讨预防病毒病,从而获得大棚秋番茄稳产、高产的栽培技术途径,i979年我们开始在本所进行下述大棚秋番茄栽培试验。本文为1979—1980年度试验的总结。 一、试验概况和结果 (一)试验概况:1979年度供试的为一个大棚(面积0.54亩),品种以浦红1号为主。8月6日在围有塑料纱以避蚜、避雨的温室中播种育苗,8月31日定植于大棚区、没有不同的试验处理。9月26日覆盖大棚薄膜(“扣棚”),但前期薄膜仅盖住大棚的顶部。 1980年度供试的为两个大棚,面积1.08亩,品种为浦红2号(较浦红1号成熟稍晚,但抗病性较强)。8月5日播种(育苗地点同1979年)、9月5日定植于大棚区,9月22日“扣棚”。设有晚播并先“扣棚”以后定植等试验处理。其中晚播并先“扣棚”的处理应用的品种为浦红1号,日月15周播种育苗,在“扣棚”以后第3天(9月25日)定镇。两年中分别于11月 13日、 12仅以后夜间在大棚中盖以保温幕,进行药剂防治蚜虫等一般田间管理。 为了比较不同播种期对秋番茄病毒病发生的影响,1980年分别于7月26 B。8月5日、。8月15日、及8月25日在上述温室中播种育苗,分别定植于露地。两年中在大棚秋番茄生长的前期(8月到10月),定期观察露地有翅蚜迁飞消长的动态。 1980年于郊区进行了大棚秋番茄栽培示范协作试验,共计10个试验点,15个大棚,面积15M。 (二)试验结果;1979年秋、冬季气候较正常,我所大棚秋番茄病毒病发生很轻,株发病率(本文中除另有注明以外,均指危害最严重的丛缩型病毒病)平均为1.5%。从10月29日采收到1980年1月31日止。全大棚的产量为折合每亩11,106斤(其中产量最高的试验处理为每亩12,021斤),产值为每亩3,219元。同年在郊区人民公社大棚栽培的秋番茄,病毒病株发病率一般为40%左右,仍有一部分大棚所栽培的秋番茄因病完全无收。 1980年秋、冬气候不正常。我所大棚秋番茄病毒病株发病率平均为5%。从12月8日采收到1981年1月28日,一部分果实经过催熟和贮藏一直供应到3月11日。平均产量为每商7,178.5斤(其中产量最高的试验处理为每亩8,629斤),产值为每亩1,5G2元。 1980年进行协作试验(试验地点多数为近郊重病区)的结果:其中一个试验点,未按规定进行管理,病毒病严重以致完全无收,有两个试验点因管理不当,病害严重,产量低,其余7个点,共计11个大棚,秋番茄的产量一般在每亩4,000斤至6,600斤,高的达6,270斤,产值一般为每亩1,000元以上,高的达1,955元。 通过两年来的试验,可以指出以下几点:(1)大棚秋番茄生产与露地秋番茄生产相比较,在防病、增产和延迟供应期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2)在本市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综合性栽培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大棚秋番茄病毒病(指危害最严重的丛缩型和条斑病);以往本市大棚秋番茄栽培病毒病所以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主要原因之一是栽培管理不当。(3)加强田间管理,以防止病毒病的前提下,本市大棚秋番茄的产量一般可以稳定在每亩6,000斤左右,在管理水平高、气候又正常时,产量甚至可达每亩1万斤左右,又可使番茄的供应期延迟到第二年二B份,经济效益也高。 二、防病、稳产、高产 途径的探讨 根据上述试验的结果,我们对本市郊区如何应用综合性栽培技术以防止大棚秋番茄病毒病,从而获得稳产高产的途径,探讨如下: (一)采取避蚜措施。尤其是发挥大棚薄膜覆盖以避蚜和防止病毒病的作用。 1.有翅蚜过飞和消长的动态:蚜虫是番茄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的传毒介体。两年来观察的结果,在本市大棚秋番茄栽培前期( 8—10月)露地有翅蚜(主要是棉蚜)的迁飞和消长动态如图1—1及图1—2。由此可见,8月份(为本试验番茄的育苗期)是有翅蚜迁飞的高峰期。8月底至9月中旬(为本试验番茄苗定植、活棵的时期)有翅蚜的数量显著减少。但9月下旬(为本试验番茄的开花初期,当时已“扣棚”)以后,有翅蚜迁飞的数量又逐渐增多,10月份再一次出现有翅蚜迁飞的高峰。根据有翅蚜消长的规律,决定大棚秋番茄的栽培技术(包括栽培管理日程),当可获得避蚜和预防病毒病的效果。 2.大棚覆盖薄膜避蚜和防病的效果:我们的观察结果,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指新的薄膜)以后,迁飞到番茄植株上的有翅蚜数量较露地区显著减少(图2),说明大棚上覆盖薄膜以后具有明显的避蚜效果。我们两年试验的结果都指出,大棚(指“扣棚”期较早的大棚)秋番茄病毒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降低(图 3)。又根据1980年在郊区多点示范试验的结果,大棚栽培的秋番茄病毒病发病率平均为13.6%,其中病情最轻的大棚株发病率为0.8%】同一地区露地栽培秋番茄病毒病株发病率为53%,病情最轻的地块株发病率为33%,最严重的则达80%。不过从我们在试验中又看到,大棚上覆盖薄膜对防止丛缩型、蕉叶型番茄病毒病和条斑病是有效的,却未必能减轻花叶病的危害(这种病毒病在本市大棚秋番茄栽培中危害程度并不严重)。 (二)适时播种和定植,以避蚜和延长生育招。 1.分期播种试验的结果指出,8月25日以前播种的处理,并未由于延迟播种而减轻病毒病危害的程度;相反的,8月15日播种的处理,发病的程度比早播区更严重。 2.大棚秋番茄的生育后期气温低,所以影响产量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育期的长短及其积温。1980年晚播(8月15日播种)并先“扣棚”后定植的处理,虽然病毒病发生很轻,但由于播种期延迟10天,生育期积温减少约200℃,营养生长较差,产量仅每亩5,665斤,较早播区减产15%(图4);如果晚播区和早播区同样采用中晚熟品种,则减少的幅度将更大。 3.为了预防病毒病,获得大棚秋番茄的稳产高产,不应片面地强调延迟播种期;从防病、稳产高产和延迟供应期方面来看,本市大棚秋番茄的播种适期以8月初为宜(即露地栽培秋番茄播种期的最晚界限);定植期以8月下旬为宜,较有利于避蚜和防病。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因素;例如,假使是先“扣棚”以后定植,因为避蚜和防病较有把握,确定播种期的原则,应着重于提早播种,以延长生育期;确定定植期的原则应着重于“扣棚”以后是否可能遭受台风风害(参考下述)。此外,对晚熟品种或后期保温条件差的大棚,播种期应该适当提早。 (8)培育壮苗,防止种苗带病勇。 番茄苗期是最易感染病毒病的阶段,培育壮苗又是获得蔬菜高产的基础。本试验在育苗方面主要采用了下列的措施: 1.改变过去于露地育苗的方式为在避蚜、避雨的温室中育苗,以防止秧苗带病毒。根据1980年的观察,露地育苗的,于苗期(9月3日)秧苗上就已出现病毒病。 2.应用营养钵培育短苗龄(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壮苗。定植以后活棵快,生长旺盛。 (四)提早“扣问”期,充分发挥大棚薄膜覆盖的保护作用。 1.试验结果指出,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对预防秋番茄病毒病的效果主要决定于“扣棚月期的早晚,“扣棚”期愈早的,效果就愈好;尤其是先“扣棚”以后定植的,防病的效果最好。例如在1980年的试验中,先 “扣棚”以后定植的晚播处理,病毒病株发病率降至0.3%(参考图4。正如上述晚播因素的本身并未能减轻发病的程度)。随着“扣拥”期的延迟,番茄定植以后处于露地环境的时间延长,则虽然“扣棚”,却不能获得防病的效果。1980年在郊区进行的协作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彭浦公社农科站于9月2日“扣棚”,9月4日定植的番茄,病毒病发病率仅0.8%。有一个试验点的两个大棚,到10月上旬还未“扣棚”,因病毒病严重,拔去了全部番茄植株。以往本市大棚秋番茄栽培的“扣棚”期一般在10月下旬,番茄苗定植以后所处露地环境的时期长达四、五十天,易遭蚜虫的传毒等,导致病毒病。我们认为这是以往本市大棚秋番茄病毒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2.提早“扣棚”期为何能够防止秋番茄病毒病的原因有待研究。我们认为充分发挥大棚覆盖薄膜的保护作用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上述“扣棚”以后具有避叹的作用,因而相应地减轻了病毒病危害以外;“扣棚”以后可以避雨。番茄病毒病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我们在实践中的观察,如果秋番茄的苗期或生长前期是多雨(本市9、10月们多秋雨)的年份,病毒病发展很快。。及时“扣棚”。避免秋雨,当可防止病毒病的发展。此外,“扣栅”以后,改变了番茄栽培的小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有利于人为地控制环境条件以促进番茄的生长。遇过本市郊区大棚秋番茄栽培实践证明防蚜虫、防阵雨、防高温和早发棵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初步获得了稳产、高产的效果。 3.根据我们的观察I’q扣极K.期从加月下旬提早到9月下旬,大棚中的积温不过增加70 t左右。。也就是说提早“扣棚,!期。前期大棚中的温度不致过高,在生产实践中也未看到发生明显的高温障害;然而在秋香菇栽培的中、后期,大棚薄膜覆盖则具有明显的保温和增温的效果,温度愈低的季节这种效果愈明显,这对于提高大棚秋番茄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 4.提早大棚秋番茄的,、扣棚”期应注意护棚和经济效益。,8\9月份是本市多台风的季节,为了避兔大棚上覆盖的薄膜遭受风害,、所以“扣棚”期,一般以在9.且15一20日以后,即台风季节基本过去以后及早仟扣棚”为宜,有条件的最好是先“扣棚”以后定植。 参考文献略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优质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申阳’的选育
作者:高清华;叶正文;段可;郑宏清;张丽勍
关键词:草莓;新品种;‘申阳’;优质;抗炭疽病
-
早熟优质草莓新品种——‘久香’
作者:高清华;叶正文;张学英;郑宏清
关键词:草莓;品种资源;生长发育;栽培技术
-
早熟优质草莓新品种‘久香’
作者:高清华;叶正文;张学英;郑宏清
关键词:
-
早熟优质草莓新品种“久香”
作者:高清华;叶正文;张学英;郑宏清
关键词:
-
早熟优质草莓新品种‘久香’
作者:高清华;叶正文;张学英;郑宏清
关键词:草莓;品种
-
果树胚挽救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高清华;叶正文;殷丽青;郑宏清
关键词:果树;胚挽救;育种
-
草莓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高清华;叶正文;张学英;郑宏清
关键词:草莓;生物技术;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