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黎明 1 ; 严洪冬 1 ; 焦少杰 1 ; 姜艳喜 1 ; 苏德峰 1 ; 孙广全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甜高粱;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距离;预测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0 年 014 期
页码: 2786-279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穗长、千粒重、分蘖以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为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的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为极显著正相关,至开花日数与特殊配合力为显著正相关.亲本间的表型遗传距离为2.86-6.82,分子遗传距离为0.50-0.96.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茎粗及含糖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大于表型遗传距离,其中,生物产量、单株重、穗长和茎粗的杂种优势与分子遗传距离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所有性状中,与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较高,而含糖量和分蘖的杂种优势较低.在杂种优势预测上,利用亲本的配合力可有效预测杂种优势,预测效果优于遗传距离.与表型遗传距离相比,分子遗传距离对杂种优势的预测更有效.
- 相关文献
[1]东北大豆丰产种质的拓宽与改良——Ⅰ.品种间杂交F_1代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分析. 黄承运,满为群,陈怡,杜维广,栾晓燕,张桂茹,谷秀芝,王彬茹. 1993
[2]外引矮秆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王俊强,蒲子钢. 2010
[3]20份玉米种质选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杨国伟,任晓亮,李东林. 2014
[4]部分CIMMYT玉米群体改良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曹士亮,金益,董玲,于天江,王振华,张林. 2008
[5]三个群体选育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闫淑琴,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7
[6]马铃薯块茎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曹淑敏,李军,刘喜才,张文英,张丽娟. 2002
[7]改良后部分CIMMYT种质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庆娜. 2013
[8]黑龙江省早熟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分析及应用评价. 张洪权. 2015
[9]玉米地方早熟群体选育自交系的评价. 王巍. 2014
[10]应用ISSR和SRAP标记构建李遗传连锁图谱. 孙莉莉,彭丽娜,李铮,侯睿宁,牟蕴慧. 2022
[11]黑龙江垦区水稻品种骨干亲本评价与育种展望. 王庆胜. 2010
[12]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聚类分析初探. 胡立成,姚远,李秀兰,张玉华. 1991
[13]黑龙江省甜高粱产业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严洪冬. 2008
[14]多效唑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董扬. 2023
[15]多效唑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研究. 董扬. 2022
[16]不同来源甜高粱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 2014
[17]黑穗病对甜高粱生长发育的影响. 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张弘强. 2009
[18]黑龙江省能源作物——甜高粱的研究与发展. 王黎明. 2007
[19]气象条件对甜高粱农艺性状的影响. 严洪冬,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苏德峰,孙广全. 2011
[20]甜高粱含糖量遗传的基因效应分析. 王黎明,黄瑞冬,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酿造高粱新品种龙杂35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马子竣;焦少杰;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吴振阳
关键词:酿造高粱;新品种;龙杂35;栽培技术
-
2011-2021年东北春谷区谷子选育品种现状分析
作者:董晓杰;李志江;马金丰;于金海;李祥羽;孙广全;郑雅潞
关键词:春谷区;谷子;产量;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
高粱杂交种氮高效利用综合评价
作者: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焦少杰;王黎明;马子竣;吴振阳
关键词:高粱;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高效;品种筛选
-
179份高粱种质资源表型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付连双;和阳升;王欣晨;王晓楠;单大鹏;严洪冬;李祥羽;唐贵
关键词:高粱;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
施氮量对3个极早熟高粱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作者:严洪冬;王黎明;焦少杰;姜艳喜;苏德峰;吴振阳;马子竣
关键词:高粱;施氮量;干物质积累;籽粒品质;淀粉含量;单宁含量
-
两个高粱品种生长发育动态变化及对种植密度的响应研究
作者:姜艳喜;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张敬涛;王雪洁;焦少杰;严洪冬;苏德峰;王黎明;宋嘉雯
关键词:种植密度;高粱;龙杂22;龙杂25;籽粒产量
-
谷子矮秆育种现状及其与赤霉素敏感性关系
作者:董晓杰;李志江;马金丰;李祥羽;孙广全;郑雅潞
关键词:谷子;赤霉素;矮化育种;高产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