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湖北省三峡库区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方谊 1 ; 夏颖 1 ; 黄敏 1 ; 雷秋良 1 ; 刘宏斌 1 ; 范先鹏 1 ; 张富林 1 ; 吴茂前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潜江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三峡库区;种植模式;地表径流;施肥;氮磷流失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2095-6819

年卷期: 2018 年 06 期

页码: 550-558

摘要: 为了识别湖北省三峡库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以种植模式为单元研究区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流失系数法,分析了湖北省三峡库区4个县(区)18种主要种植模式农田地表径流途径土壤本底、肥料氮磷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农田氮磷流失量分别为2 035.0 t和213.2 t,其中夷陵区最高,分别占库区总量的53.8%和50.5%,该区氮磷流失强度也最高。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29.6%和26.3%。18种模式中,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流失量最大的两种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53.2%;平地-露地蔬菜是磷流失量最大的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的43.3%。平地、缓坡地、陡坡地三类坡度农田中,平地农业集约程度高,氮磷流失量最高,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56.1%和57.1%,缓坡地次之,陡坡地的种植强度低,氮磷流失量最低。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平原旱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的38.5%和48.5%,流失强度为17.1、2.3 kg·hm~(-2),远高于园地、坡耕地、水田。研究表明,夷陵区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

  • 相关文献

[1]江汉平原棉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 段小丽,张富林,张继铭,范先鹏,刘冬碧,熊桂云. 2012

[2]三峡库区坡耕地免耕秸秆覆盖下氮磷流失特征. 李刚浩,夏颖,黄敏,范先鹏,吴茂前,程子珍,夏淑洁. 2023

[3]鄂西南不同旱地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赵书军,李车书,王毅,王永健,佀国涵,徐大兵,袁家富. 2014

[4]秸秆还田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程子珍,范先鹏,余延丰,吴茂前,熊桂云,张富林,刘冬碧,夏颖,张志毅. 2021

[5]江汉平原典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氮磷流失特征及风险. 张怡杰,庄艳华,张沁菁,张亮,张富林. 2024

[6]不同覆盖措施对鄂西土地整治区养分流失的影响. 徐大兵,邓建强,上官力,覃永生,佀国涵,袁家富,赵书军,王瑞. 2016

[7]生草覆盖及配合化肥减量对柑橘园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 程子珍,范先鹏,夏颖,刘冬碧,谭勇,严昶,樊丹,廖贵新,胡磊磊. 2023

[8]不同覆盖措施对鄂西土地整治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徐大兵,邓建强,上官力,覃永生,佀国涵,袁家富,赵书军,王瑞. 2015

[9]湖北省稻田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规律初探. 段小丽,范先鹏,张富林,甘小泽,王丽娜,吴茂前. 2012

[10]不同施氮量对棉田地表径流中氮形态及流失量的影响. 卜群第,范先鹏,田应兵,乔飞,余延丰,张富林. 2009

[11]江汉平原稻虾轮作模式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陈玲,范先鹏,黄敏,刘冬碧,吴茂前,夏颖,张富林,张志毅,倪承凡,程子珍. 2022

[12]三峡库区奶牛胚胎移植试验初报. 李晓锋,陈明新,蔡铭运,纪军,赵波. 2004

[13]三峡库区农村散杂居民族社会保障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渝东南龙桥土家族自治乡为例. 谭晓静,徐宝华,胡蝶. 2013

[14]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氮素输出特征. 刘方谊,范先鹏,夏颖,黄敏,张富林,吴茂前. 2018

[15]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发生规律与水质特征. 范先鹏,熊桂云,张敏敏,董文忠,甘小泽,李峰,王莉娜. 2011

[16]三峡库区农村污水排放现状调查与分析. 王家,夏颖,范先鹏,吴茂前,张富林,刘冬碧,张继铭. 2015

[17]三峡水库淹没区作物多样性及其特点. 张其昌,姜达炳. 2004

[18]湖北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价及预警系统. 赵尧尧,夏颖,范先鹏,陈勇,吴茂前,张富林,刘冬碧,熊桂云. 2016

[19]湖北省三峡库区生态农业系统化建设初探. 夏松波,杨新军,胡人荣. 2000

[20]三峡库区山羊经济杂交组合筛选试验. 陈明新,李晓锋,张坚中,陈仕耀,李昌新.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