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态环境及选育方式对籼粳稻杂交后代谷粒形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马作斌 1 ; 杨莉 1 ; 李茂柏 1 ; 刘向东 1 ; 徐正进 1 ;

作者机构: 1.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粒形;生态环境;选育方式

期刊名称: 杂交水稻

ISSN: 1005-3956

年卷期: 2010 年 v.25 卷 S1 期

页码: 122-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两个典型的籼粳交F2群体(A:中优早8号/丰锦,B:七山占/秋光)为试材,分别在辽宁、四川、上海和广东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及选育方式对籼粳稻杂交后代谷粒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群体粒形的次数分布均接近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点,育种者可以从中选择出具不同粒形的品种。生态环境对粒形有极显著的影响。上海和广东的谷粒长宽比大,辽宁和四川的谷粒长宽比小。与辽宁和四川相比,上海和广东的粒长显著增加,而粒宽变化不显著。单粒传、系谱法和混合法三种选育方式对粒形影响不显著。即使籼粳稻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育种者若仅按高产目标去选择而不是刻意选择粒形性状,南方稻区仍以长粒形品种为主,北方稻区仍以短圆粒形品种居多。

  • 相关文献

[1]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和外观品质分析. 范名宇,徐海,刘春香,张佳,江奕君,杨莉,李茂柏,陈温福. 2014

[2]稻穗不同部位籽粒垩白程度变异分析. 李培德,朴钟泽,张建明,王士梅. 2006

[3]水稻特大粒种质BG1和优质恢复系华占的粒形基因研究及相关功能标记开发. 龚柯,薛炮,温小霞,廖飞飞,孙滨,彭泽群,程式华,曹立勇,张迎信,吴玮勋,孙廉平,占小登. 2021

[4]不同生态环境对郑单958部分数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杨坤,周海涛,张浙峰,李华勇. 2015

[5]化肥与生态环境的宏观视角. 奚振邦. 2002

[6]17种常用除草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 李涛,孟丹丹,郭水良,袁国徽,钱振官,吕卫光. 2021

[7]放养畜禽对林地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双喜,朱建军,张银龙,叶正文,黄启忠. 2008

[8]休闲农业发展探析——基于生态环境的视角. 裴红罗,王运圣. 2011

[9]新型污染物氯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叶璟,王照洋,田富箱,孙丽娟,刘超男,陶建伟,许文武,吕亚辉. 2024

[10]土壤学科普中的化肥问题--简析若干对化肥的误解与偏见. 奚振邦. 2004

[11]秸秆与缓释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SUN Huifeng,孙会峰,ZHOU Sheng,周胜. 2015

[12]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上海市水稻生产碳足迹研究. 曹黎明,李茂柏,王新其,赵志鹏. 2014

[13]提高粳稻花药小孢子离体培养反应的研究. 陆瑞菊,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孙月芳,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王亦菲,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单丽丽,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黄剑华,上海市农业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07

[14]水稻干物重和氮素利用效率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朴钟泽,韩龙植,高熙宗,张建明,陆家安,李培德. 2005

[15]不同栽培型水稻氮肥效应和适宜施肥量的研究. 汪寅虎,田吉林,柯福源. 1999

[16]酵母单杂交体系分离水稻中一个新的与W盒相关的转录因子. 彭日荷,姚泉洪,熊爱生,彭友良. 2005

[17]水稻超高产育种——超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 吴书俊,陆家安,范洪良. 2007

[18]荒漠蓝藻发菜抗逆基因发掘及其在水稻中转基因的研究. 叶水烽,高宁宁. 2018

[19]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上海市水稻生产碳足迹研究. 曹黎明,李茂柏,王新其,赵志鹏. 2017

[20]氮肥减量化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表观利用率的影响. SUN Hui-feng,孙会峰,Zhou Sheng,周胜,ZHANG Ji-ning,张继宁,FU Zi-shi,付子轼,CHEN Gui-fa,陈桂发.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