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旱地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新月 1 ; 卫云宗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1 年 27 卷 12 期

页码: 56-5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目前山西省12个旱地小麦主推品种和新育成品种为材料,在晋南旱地麦区进行大田试验,分析了在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差异。试验表明,不同冬小麦品种之间产量、WUE和降雨生产力存在明显遗传差异,根据试验材料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分为3种类型:即高产高效型,产量在2900kg/hm2以上,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平均为16.89kg/(hm2·mm);中产中效型,产量在2700~2900kg/hm2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平均为16.08kg/(hm2·mm);低产低效型,产量在2700kg/hm2以下,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平均为15.62kg/(hm2·mm)。参试品种间耗水系数和降雨生产力间有明显的差异,耗水系数极差达132.11,降雨生产力极差达2.81kg/(hm2·mm)。说明通过将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高产基因进行聚合杂交,可以实现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高产性状统一于一体,培育出抗旱高水分利用效率和高产的小麦品种。高产高效品种可作为旱地小麦生产上的主推广品种加以应用,中产中效品种可作为搭配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春玉米不同品种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差异研究. 刘化涛,黄学芳,池宝亮,郑秀清,陈军峰. 2017

[2]不同品种与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闫六英,池宝亮. 2010

[3]抗旱剂对小麦抗旱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席吉龙,张建诚,杨娜,郝佳丽,姚景珍,席凯鹏,李永山,王珂. 2018

[4]不同海拔麦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靖华,亢秀丽,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张建诚. 2019

[5]黄淮海北片模拟增加和降低温度对麦田地温、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靖华,马爱平,亢秀丽,王裕智,崔欢虎,张建诚. 2020

[6]活力久久拌种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姣爱,党建友,裴雪霞,张晶,张定一. 2015

[7]黄淮海北片麦田微喷灌水量对土壤贮水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亢秀丽,靖华,马爱平,王裕智,崔欢虎. 2019

[8]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逯腊虎,崔欢虎. 2009

[9]不同播种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张红芳,崔欢虎. 2009

[10]晋南旱垣土壤质地和茬口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欢虎,王娟玲,马步州,王裕智,靖华,逯腊虎. 2007

[11]茬口和灌水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欢虎,王娟玲,马步州,王裕智,靖华,逯腊虎. 2009

[12]田间微集雨种植方式及播种行距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欢虎,王娟玲,靖华,王裕智,马爱平,张红芳. 2009

[13]不同生育期(阶段)有限补灌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率的影响. 支虎明,刘建华. 2011

[14]不同年份下播期对旱地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丁锐钦,丁亨,裴雪霞,张定一. 2013

[15]不同拌种剂对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新月,党建友,王姣爱,卫云宗. 2011

[16]超高产小麦品种太原768的选育推广. 何卫家. 1996

[17]小麦品种(系)白粉病抗性鉴定. 程天灵,李雪,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朱玫. 2016

[18]晋太系列小麦品种选育与育种体会. 温辉芹,裴自友,张立生,程天灵,李雪,朱玫. 2015

[19]小麦品种穗分经差异与早熟性关系的研究. 安林利,徐兆飞. 1994

[20]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沉淀值,蛋白质含量及环境的关系. 安林利,王玉平.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