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高温应激对鳜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sod基因和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旋辉 1 ; 邴旭文 2 ; 丁炜东 2 ; 段金荣 2 ; 薛婷 2 ; 赵金良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鳜;高温应激;生理代谢;非特异性免疫;抗氧化相关基因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2 年 012 期

页码: 3539-354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高温环境下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明确其对高温的效应及耐受限度,为鳜在高温环境下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1℃为对照组,设25、29和33℃等3个高温组,对鳜幼鱼进行96 h的高温应激试验,通过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盒测定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鳜幼鱼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高温应激下鳜幼鱼血清的葡萄糖(Glu)浓度、甘油三酯(TG)浓度、总胆固醇(TC)浓度、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且同一生化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应激温度下的差异明显。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鳜幼鱼血清Glu浓度整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TG和TC浓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应激96 h后各高温处理组的血清TG和TC浓度均低于对照组;33℃处理组的血清TP浓度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各高温处理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25℃处理组的血清ALT活性在应激48 h时显著升高(P<0.05,下同),29℃处理组的血清AST活性则在应激24 h时显著升高;各高温处理组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基本上高于对照组,应激48 h后各高温处理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整体上低于对照组。鳜幼鱼肝脏sod基因相对表达量随应激温度的升高整体上呈上升趋势,hsp90α基因相对表达量随应激时间的延长或应激温度的升高基本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hsp70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则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结论】高温环境致使鳜幼鱼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为避免因应激而导致氧化损伤,鳜幼鱼通过提高sod基因表达、增加能量利用及减少IgM合成和分泌进行自我调节,但应激后期由于应激时间过长或应激强度超过其调节能力,致使鳜出现组织损伤。由于高温应激对鳜幼鱼生理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并降低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因此在鳜养殖生产中应加强高温季节的养殖管理,避免水温快速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并做好鳜的病害防控工作。

  • 相关文献

[1]高温应激对克氏原螯虾免疫酶活性及抗WSSV感染的影响. 徐进,魏开金,卢建超. 2019

[2]谷胱甘肽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抗高温应激的影响. 冯具攀,魏开金,徐进,于瑶瑶,徐滨,马宝珊,朱祥云. 2021

[3]克氏原螯虾对高温应激的生理学响应. 徐进,魏开金,徐滨,马宝珊,朱祥云. 2017

[4]高温应激下无乳链球菌感染对尼罗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的影响. 祝璟琳,李大宇,邹芝英,肖炜,韩珏,杨弘. 2016

[5]高温应激对大口黑鲈crh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李铭,杜金星,宋红梅,朱涛,雷彩霞,吴广州,李胜杰. 2024

[6]洞庭湖鳜遗传结构. 袁希平,李成,李鸿,洪波,王崇瑞. 2012

[7]脱脂磷虾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血清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 郑建明,严俊丽,陈四清,常青,王贞杰,赵捷杰,刘长琳,胡建成. 2017

[8]不同地区稻田养殖小龙虾生理代谢、肌肉品质及营养价值比较. 贾丽娟,王广军,夏耘,张凯,高书伟,李奕潮,高岩. 2022

[9]酵母核苷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以及抗应激影响. 王广军,朱旺明,谭永刚,康莹. 2010

[10]溶藻弧菌用于对虾益生菌的效果评价. 宋晓玲. 2009

[11]浒苔对幼刺参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秦搏,常青,陈四清,刘长琳,吕云云,燕敬平,王志军. 2014

[12]利用AFLP技术检测外源总DNA导入鲫的研究. 闫学春,栾培贤,何立川. 2018

[13]阳性养殖环境中鳜体内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残留消除规律. 李丽春,刘书贵,尹怡,郑光明,马丽莎,谢文平,戴晓欣,单奇,赵城. 2019

[14]上海市售鳜不同组织器官中总汞含量分布特征及食用安全性. 詹倩云,史永富,黄冬梅,韩峰,田良良,沈晓盛,于慧娟,蔡友琼. 2016

[15]奥利亚罗非鱼(♀)×鳜(♂)远缘杂交子代与亲本血液学指标的比较. 王金龙,杨弘,吴婷婷. 2008

[16]鳜暴发性传染病病原研究. 吴淑勤,李新辉,潘厚军,黄志斌. 1997

[17]阳性饵料鱼投喂模式下孔雀石绿及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鳜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尹怡,白野,刘书贵,戴晓欣,陈昆慈,单奇,郑光明,朱新平. 2015

[18]水生态因子与鳜的健康关系. 赖子尼,余煜棉,庞世勋,万俊杰,杨婉玲. 2004

[19]药浴条件下孔雀石绿及无色孔雀石绿在鳜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刘书贵,白野,尹怡,朱新平,单奇,马丽莎,戴晓欣,郑光明. 2015

[20]鄱阳湖禁捕前后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特性及种群参数研究. 吴子君,章海鑫,张桂芳,王昌来,余建芳,阙祥尧,冯广朋,张燕萍.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