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晖 1 ; 李健 2 ; 孙铭 2 ; 梁俊平 2 ;

作者机构: 1.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日本对虾;麻保沙星;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

期刊名称: 海洋科学

ISSN: 1000-3096

年卷期: 2013 年 003 期

页码: 63-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水温(25±0.6)℃条件下,分别以10、10和30 mg/kg剂量给健康日本对虾血窦注射、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 DAS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进行分析,主要比较了肌注和口服药饵两种给药方式下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显示,血窦注射给药后,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药物动力学最佳模型为无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 C 血窦注射=13.373e–1.396 t +8.28e–0.062 t;肌注和口服药饵麻保沙星后,在日本对虾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 C 肌肉注射=15.521e–1.153t +7.90e–0.059t -23.421e–11.73t, C 口服药饵=17.486e–0.33t +3.01e–0.051t -20.496e–0.408t。与口服药饵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肌注给药后的tmax(0.25 h)、t1/2Ka(0.059 h)、t1/2α(0.601 h)和t1/2β(11.769 h)均小于口服药饵给药的tmax(0.5 h)、t1/2Ka(1.697 h)、t1/2α(2.103 h)和 t1/2β(13.535 h),且 Cmax(20.7858 mg/L)和 F(99.56%)均大于口服药饵给药 Cmax(12.4774 mg/L)、F(69.68%)。结果表明,肌注麻保沙星在日本对虾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均快于口服药饵给药,且比口服给药吸收较完全。本实验将药动学参数与抗菌后效应(PAE)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相结合来探讨麻保沙星的给药方案,建议在治疗日本对虾细菌性疾病时,肌注14.30 mg/kg,每隔13.6 h一次;口服19.17 mg/kg,每隔11.8 h一次。

  • 相关文献

[1]不同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陈钊,罗强,常志强. 2018

[2]氟甲喹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梁俊平,段亚飞,葛倩倩,李健,聂国兴,孔祥会,常志强. 2015

[3]环丙沙星和磺胺二甲嘧啶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刘德月. 2012

[4]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梁俊平. 2012

[5]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梁俊平,李健,张喆,王群,刘德月,王吉桥. 2010

[6]麻保沙星对主要海洋致病性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 李晖,李健,张喆,潘鲁青. 2010

[7]麻保沙星在中国对虾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研究. 张海珍,李健,王群,刘淇,周一兵. 2008

[8]虹鳟杀鲑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与盐酸多西环素给药方案制定. 刘博,张培,彭嘉琪,程波,赵雅贤,穆迎春,孙慧武. 2023

[9]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与宿主细胞结合的荧光素标记法. 冯书营,黄倢,张仕璀. 2004

[10]肽聚糖制剂对日本对虾非特异免疫因子的作用. 王秀华,宋晓玲,黄倢. 2004

[11]用DNA斑点杂交法检测对虾及其饵料和环境生物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状况的调查. 宋晓玲,史成银,黄倢,张立敬. 2001

[12]双歧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分离及其对二种海产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 宋晓玲,杨绪彤,偲瀚文,王秀华,周进,陈国福. 2005

[13]日本对虾养殖群体两个世代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胡龙洋,栾生,毛勇,钟声平,孔杰. 2014

[14]日本对虾Bcl-2基因的cDNA克隆与抗寒功能研究. 邵慧鑫,任宪云,于振兴,李健,刘萍. 2022

[15]硝酸纤维素膜印迹法测定对虾微量血淋巴碱性磷酸酶相对活性. 王秀华,杨冰,黄倢,雷质文. 2002

[16]pH胁迫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及RNA/DNA比值的影响. 赵先银,李健,李吉涛,何玉英,张喆,常志强. 2011

[17]日本对虾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在发育时期的表达. 边雪琼,任宪云,王君霞,贾少婷,郭建军,赵旷诚,刘萍,李健,李吉涛. 2024

[18]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联用测定鱼血浆中喹烯酮的残留. Yin Yi,尹怡,李帆,Li Fan,Liu Shu-gui. 2012

[19]达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梁俊平,常志强,李健. 2010

[20]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梁俊平,常志强,李健.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