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浮床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净化效果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梁翼东 1 ; 匡箴 2 ; 孙宁泽 3 ; 顾佳林 3 ; 徐东坡 1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3.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关键词: 生态浮床;原位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浮游动物;冗余分析

期刊名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ISSN: 2095-1388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302-3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浮床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水质净化效果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21年6月对太湖梅梁湾示范区内已实施围网和围隔设施下的不同植物组合[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rus calam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美人蕉(Canna indica)+水芹(Oenanthe javanica)+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的生态浮床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生态浮床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质的净化效果良好,围网及围隔修复区较对照区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水体营养盐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水体透明度显著上升(P<0.05);围网及围隔修复区域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对照区域的23种增加到39种,且由单一耐污种转变为多种类共存,其中,围网修复区内植物组合1(美人蕉+菖蒲+芦苇)的生态浮床浮游动物生物量及丰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表明修复区比对照区具有更强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恢复能力;冗余分析显示,Tur、Chl-a、CODMn和pH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浮床均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提高了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研究表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中置入两组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浮床,均可改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善水环境原位修复效果,尤其以围网设施下美人蕉+菖蒲+芦苇的植物组合修复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环境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澜沧江西藏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杜红春,朱挺兵,龚进玲,胡飞飞,陈康,杨德国. 2022

[2]淮河中游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研究. 刘凯,周彦锋,段金荣,周游,蒋书伦,宋江腾,丁娜,徐东坡. 2016

[3]鲥鯸淀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朱浩,刘兴国,陈晓龙,刘云飞,石磊,叶少文. 2020

[4]长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郭坤,彭婷,罗静波,杨德国,何勇凤,柴毅. 2017

[5]长江荆江段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郭杰,王珂,段辛斌,刘绍平,陈大庆. 2020

[6]“空心菜-水芹”轮作对养殖池塘水质和底质环境的影响. 郑尧,陈家长,胡庚东,赵志祥,孟顺龙,范立民,宋超,邴旭文. 2018

[7]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调控集成技术研究. 郑尧,陈家长,裘丽萍,周瑶,李丹丹,孙旋辉,邴旭文. 2020

[8]不同比例“鱼腥草-薄荷-空心菜”浮床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环境的影响. 郑尧,裘丽萍,胡庚东,孟顺龙,范立民,宋超,李丹丹,张聪,陈家长. 2019

[9]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蟹鲈混养模式下养殖水体菌群结构的影响. 李士恒,聂志娟,沈雷,邵乃麟,孙毅,徐钢春,徐跑. 2022

[10]浮床植物芦苇在长江口水域的生长特性及对氮、磷的固定能力. 姚东方,赵峰,高宇,宋超,杨刚,章龙珍. 2014

[11]水生植物根系生态化学特性及其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赵婉婉,郭丽芸,吴伟. 2017

[12]池塘养殖气提式生态浮床的研制. 田昌凤,朱林,车轩,顾兆俊,刘兴国. 2014

[13]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海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罗梓峻,李秋芬,田文杰,左涛,陈聚法. 2024

[14]大水面网箱收集养殖废弃物及水处理系统研发. 江涛,许明昌,曾智,徐中伟. 2014

[15]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丁娜,周彦锋,宋江腾,蒋书伦,葛优,金贝,尤洋. 2015

[16]礁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戴媛媛,杨森,侯纯强,张彭如雁,杨文颖,张晶伟,刘克奉,刘宪斌. 2018

[17]万山群岛海域网采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戴明,刘华雪,吴风霞,巩秀玉,廖秀丽,黄洪辉. 2019

[18]澜沧江小湾库区2017—2019夏季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 彭梦,吴嘉伟,李罗新,谭凤霞,何秋杰,吴泽成,柴毅. 2022

[19]桑沟湾浮游植物粒径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李凤雪,蒋增杰,高亚平,杜美荣,王晓芹,李文豪,侯兴,董世鹏,王军威,张义涛. 2020

[20]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周彦锋,王晨赫,刘凯,尤洋.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