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早期阶段饥饿对鲢仔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敏 1 ; 朱峰跃 1 ; 杨浩 1 ; 蒲艳 1 ; 杨锦毅 1 ; 高雷 1 ; 汪登强 1 ; 段辛斌 1 ; 陈大庆 1 ;

作者机构: 1.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关键词: 延迟投喂;不可逆点;生长;存活;鲢仔鱼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1000-3207

年卷期: 2023 年 47 卷 012 期

页码: 2018-20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研究首次摄食时间对鲢仔鱼摄食能力、存活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4±1)℃条件下,对鲢仔鱼开展了分别延迟0(摄食组)、2d、4d、6d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实验,实验为期30d.结果显示,鲢仔鱼在3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36.67%,在11日龄抵达不可逆点(PNR),具有摄食能力的时间约8d.初次摄食时间对鲢仔鱼的存活率有较大影响,饥饿组仔鱼于15日龄全部死亡,而摄食组仔鱼在15日龄的存活率为69%.随着延迟投喂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组鲢仔鱼在饥饿期间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摄食组仔鱼在14日龄和30日龄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其他延迟投喂组.对形态比值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饥饿影响了鲢仔鱼的形态性状,饥饿组和摄食组形态上的差别主要是由头部形态和肌节高度差异引起;摄食组仔鱼从8日龄开始出现脊索弯曲,14日龄全部转入脊索弯曲期,而饥饿组仔鱼直到14日龄才首次出现脊索弯曲.研究表明,早期食物缺乏会对鲢仔鱼生长、形态和存活产生显著影响,在卵黄囊吸收完成的前后2d内建立初次摄食对仔鱼随后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研究可为鲢早期补充过程和种群补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

  • 相关文献

[1]俄罗斯鲟仔鱼初次摄食时间对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张涛,庄平,章龙珍,夏永涛,高露姣,王斌,田美平. 2009

[2]美济礁合浦珠母贝吊笼养殖试验. 陈明强,陈旭,李有宁,吴洽儿,于刚,马振华,邢孔武,王理. 2018

[3]施氏獭蛤全同胞家系建立及生长与存活性状分析. 彭慧婧,张守都,郑德斌,邹杰. 2019

[4]培育密度和投饵量对长牡蛎壳黑选育品系幼虫生长存活及附着变态的影响. 种金豆,李琪,王涛. 2019

[5]中华鲟仔鱼初次摄食时间与存活及生长的关系. 庄平,章龙珍,张涛,张征,曹文宣. 1999

[6]斑点叉尾鮰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秦钦,陈校辉,钟立强,黄太寿. 2012

[7]牙鲆“鲆优2号”不同养殖地点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李仰真,杨英明,刘洋,卢昇,吴垚磊,赵玉柱,马腾,程向明,程佳禹,陈松林. 2020

[8]光照条件对养殖虾蟹类幼体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胜负,乔振国. 2009

[9]盐度与pH对长肋日月贝幼虫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叶乐,赵旺,王雨,吴开畅. 2015

[10]盐度变化对灰海马仔鱼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杨琳,林听听,刘鑫,张东,来琦芳,么宗利. 2017

[11]盐度对金钱鱼幼鱼存活、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孙雪娜,冯广朋,刘鉴毅,王妤,庄平,余焱方,邹雄. 2022

[12]手术植入虚假超声波发射器对草鱼的影响. 罗宏伟,段辛斌,王生,田辉伍,刘绍平,陈大庆. 2014

[13]CuSO_4对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杨志彪,赵云龙,周忠良,杨健. 2006

[14]斑点叉尾基础群体生长和存活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栾生,边文冀,邓伟,胡红浪,孔杰. 2012

[15]投喂不同密度卤虫无节幼体对灰海马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尹飞,唐保军,张东,王建钢. 2012

[16]三疣梭子蟹自交与杂交家系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王好锋,韩晓琳,段亚飞,高保全,刘萍,李健. 2014

[17]延迟投饵对史氏鲟仔鱼摄食、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黄晓荣,庄平,章龙珍,张涛,冯广朋,赵峰. 2007

[18]两种扇贝杂交和自交子一代生长性状的比较. 陈洋,赵春暖,蔡忠强,王晓梅,郑言鑫,于涛. 2022

[19]温度与盐度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仔鱼生长与存活的联合影响. 强俊,徐跑,何杰,李瑞伟. 2011

[20]可视荧光硅橡胶标志用于西伯利亚鲟幼鱼标志的初步评价. 张涛,庄平,章龙珍,刘鉴毅,赵峰,高露姣,冯广朋,黄晓荣,闫文罡,田美平.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