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新疆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序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尹鹏 1 ; 丁新华 1 ; 付开赟 1 ; 吐尔逊·阿合买提 1 ; 何江 1 ; 郭文超 1 ;

作者机构: 1.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

关键词: 新疆;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捕食性天敌

期刊名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ISSN: 2095-039X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499-50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探讨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旨在为玉米田天敌保护利用及玉米害虫的合理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探明春播玉米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时序动态。调查共获节肢动物7632头,隶属3纲12目45科66属70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和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为本地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则为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Goeze)、方斑瓢虫Propiylaea quatuordecimpunctata(Linnaeus)、黄褐新园蛛Neoscone doenitzi(Boes.et Str.)、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和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aeus)。新疆北部春播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中植食性亚群落结构特征指数N、H′、J′、D与总群落相近,优势种害虫亚洲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致使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个体数和植食性节肢动物物种数累计贡献率可达61.47%,是影响该地区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灰色系统分析则表明,优势种天敌方斑瓢虫、草蛉、黄褐新园蛛种群数量的变化与优势种害虫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种群数量的变化关联度最高,其关联度分别为0.7719和0.8778、0.7898和0.8309、0.9637和0.8312。天敌的发生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跟随效应,这为合理保护利用天敌防控玉米害虫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新疆莎车县棉田自然天敌数量动态. 吴孔明,姚举,徐遥,杨秀荣,汪飞. 2007

[2]新疆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阿尔孜姑丽·肉孜,吐尔逊·阿合买提,付开赟,丁新华,阿地力·沙塔尔,郭文超. 2020

[3]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孙泽昭,张仁福,王伟,刘海洋,姚举. 2020

[4]玉米螟优势捕食性天敌控害效益评价. 尹鹏,丁新华,付开赟,吐尔逊·阿合买提,何江,郭文超. 2018

[5]DNA分子检测技术定量评估捕食性天敌对棉蚜的控害功能. 王冬梅,潘洪生,李海强,丁瑞丰,阿克旦·吾外士,刘建,李号宾. 2022

[6]果棉间作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海强,张建萍,陆宴辉. 2021

[7]南疆棉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结构研究. 姬华,马祁,姚举,杨德松,肉孜·买买提,孙世龙,艾力江. 2005

[8]核棉间作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自然天敌种群发生的影响. 李海强,王冬梅,刘建. 2022

[9]荒漠过渡带与相邻棉田寄生性天敌昆虫群落特征研究初报. 武维霞,马祁,姚举,吴一飞. 2009

[10]棉田与相邻荒漠过渡带三类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李秀琴,马祁,姚举,刘刚,王东. 2007

[11]新疆核桃-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李广阔,高海峰,白微微,倪汉文. 2018

[12]新疆地区根腐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谢玉清,张丽娟,茆军. 2015

[13]新疆核桃-小麦间作麦田杂草组成及群落特征. 李广阔,高海峰,白微微,倪汉文. 2018

[14]新疆北疆冬麦主产区麦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特征. 白微微,高海峰,沈煜洋,李广阔. 2021

[15]六种药剂对菜田主要捕食性天敌安全性试验. 杨华,崔元玗,马红娟,孙晓军,孙锡梁. 2007

[16]捕食性天敌对绿盲蝽的控制作用评估:分子检测与罩笼试验. 李金花,杨帆,王倩,潘洪生,袁海滨,陆宴辉. 2016

[17]新疆畜产品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A田刚^B1^D1%^A李亮^B2^D2%^A苏武铮^B3^D1. 2005

[18]新疆人工草地建植问题的探讨. 安沙舟,刘晓媛. 2002

[19]着眼已入世的新疆棉业竞争力. 李雪源,孙国清,秦文斌,买买提·莫明,吐尔逊江. 2002

[20]新疆设施园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伊鸿平,赵永生.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