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两系杂交稻黔两优58高产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德强 1 ; 刘兰 2 ; 周维佳 1 ; 黄宗洪 3 ; 江学海 1 ; 谌生慧 1 ; 王飞 4 ; 杜忠友 4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贵州省绥阳县农业局蚕桑站

3.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4.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关键词: 黔两优58;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系数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06 年 25 卷 08 期

页码: 49-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2002~2005年黔两优58的高产示范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两优58单位面积肥有效穗(X1)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小。对单位面积有效穗(X1)、穗实粒数(X2)、结实率(X3)、千粒重(X4)与单位面积产量(Y)的直接通径系数排序,得出单位面积有效穗和穗实粒数是影响黔两优58产量的关键因素。

  • 相关文献

[1]贵州紫苏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秦信蓉,田世刚,王仙萍,沈奇. 2015

[2]杂交稻新品种健优388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甘雨,杨占烈,向关伦,黄宗洪,郭慧,潘建慧. 2014

[3]甘蓝型杂交油菜角果长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 戴祥来,向阳,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9

[4]区域水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张磊,杨静,卢扬. 2009

[5]百宜黑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 刘嘉,樊莹,苗小猛,张立,杜林,黎恒铭,代国滔. 2023

[6]籼型耐寒优质两系杂交稻新组合黔两优58. 黄宗洪,向关伦,周维佳,杨占烈,甘雨,王际凤,潘建慧. 2004

[7]杂交水稻新组合黔两优58高产特性与栽培技术. 罗德强,周维佳,江学海,谌生慧. 2004

[8]两系杂交水稻黔两优58制种技术. 向关伦,黄宗洪,杨占烈,甘雨,潘年昌,吴尚银. 2006

[9]黔单23号产量与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潘敏娜,郑常祥. 2009

[10]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因素. 罗德强,王飞,杜忠友,周维佳,江学海,张勇,郑玉琼,涂丹. 2007

[11]黔单21号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及其丰产稳产性分析. 王竹,高翔. 2007

[12]黔花生1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杨顺国,李正强,郭贵敏. 2003

[13]不同免耕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揭良波,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德文. 2009

[14]黔油10号产量构成主丰产稳产性分析. 黄泽素,何采平. 1997

[15]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徐静,王仙萍,田世刚,杨森,商志伟,温贺,郭平,沈奇,赵继献. 2017

[16]栽培因素对“黔油1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魏忠芬,黄泽素,何采平,代文东. 2000

[17]玉草1号产量构成因素和最适密度研究. 陈柔屹,程江,郑常祥,唐祈林,荣廷昭,任勇. 2009

[18]新型氮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姚单君,张爱华,杨爽,吴兴洪,张钦,王文华,王培官,刘文启,古应庭,李克仙. 2018

[19]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制种配套技术研究 Ⅰ.管理水平对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代文东,王通强,黄泽素,杨晓容,李德珍. 2003

[20]黔油11号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关系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黄泽素,何采平,魏忠芬,王通强,罗鸿源,代文东.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