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农大高诱1号对玉米不同种质类群诱导单倍体的效果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国良 1 ; 苏俊 1 ; 李春霞 1 ; 龚士琛 1 ; 宋锡章 1 ; 阎淑琴 1 ; 扈光辉 1 ; 王明泉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诱导率

期刊名称: 杂粮作物

ISSN: 1003-4803

年卷期: 2008 年 28 卷 03 期

页码: 125-129

摘要: 利用农大高诱1号对玉米不同种质类群S1代进行单倍体诱导,结果表明:不同种质类群平均单倍体诱导率为3.2%,不同类群间存在显著差异,对Lancaster群授粉所产生的群单倍体诱导率最高为4.6%,比Reid、唐四平头和旅大红骨类群诱导率高,达到5%显著水平,对热导地方种质群最低为1.8%,达到1%极显著水平。因此,最优诱导单倍体类群为Lancaster群。对5个基础种质群进行诱导,都表现为单倍体雌穗自然育性恢复较高,果穗结实株率平均达到92.9%。雄穗自然育性恢复极低,不同基因型材料诱导产生出的单倍体雄穗育性存在很大差异,5个基础种质群单倍体平均散粉率7.4%,旅大红骨和Lancaster群中诱导出的单倍体的散粉株率最高。获得的13个DH系在株高、散粉期和果穗特性等农艺性状表现一致,并且试配参加田间试验。

  • 相关文献

[1]农大高诱1号对玉米不同种质和世代单倍体诱导频率的研究. 李国良,苏俊,李春霞,龚士琛,宋锡章,阎淑琴,扈光辉,王明泉. 2008

[2]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蔡泉,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殷跃. 2012

[3]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及加倍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王晓梅,傅迎军,孙殷会,王晓东,张庆娜. 2016

[4]几个不同来源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效果的研究. CAI Quan,蔡泉,ZHANG Jian-guo,张建国,ZHAO Wei. 2012

[5]玉米离体孤雌生殖研究. 董清山. 2006

[6]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对不同类群F_1的诱导率评价. 林红,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潘丽艳. 2014

[7]浅谈玉米单倍体的产生途径. 马兰. 2010

[8]外引诱导系EMK-1诱导率和早熟玉米单倍体加倍技术研究. 杨耿斌,程睿钰,刘兴焱,王巍,张恒. 2014

[9]玉米单倍体在黑龙江与海南自然加倍效果的对比研究. 蔡泉,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殷跃. 2012

[10]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强. 2014

[11]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泉,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李树军,金玲. 2009

[12]2,4-D首次处理时期对小麦×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的影响. 胡洪林,王晓楠,李卓夫,孙连发,肖佳雷. 2007

[13]Stock 6杂交诱导的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研究. 蔡泉,张建国,赵伟,李树军,殷跃. 2011

[14]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中的应用. 丁昕颖,王俊强,黄新育,徐艳霞,张淑芬,付龙,蓝岚,曹立军. 2017

[15]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矮败小麦产生单倍体的研究. 赵海滨. 2010

[16]水稻花药培养方法改良探讨. 李大林,张云江,刘大力. 2000

[17]提高水稻组培诱导频率方法及其对耐冷变异体筛选的研究. 陈力,吕晓波,刘丽艳,陈香兰,王春燕. 1991

[18]利用抗生素诱导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效果研究. 何云霞. 2000

[19]提高春小麦花粉植株诱导率的研究. 韩玉芹,于世选,赵日,刘文萍. 1991

[20]茄子花药培养及单倍体育种. 邓立平,郭亚华,于志明.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