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慧莹 1 ; 刘玉涛 1 ; 王宇先 1 ; 连永利 1 ; 周恩昊 1 ; 徐婷 1 ; 周超 1 ; 武琳琳 1 ; 赵索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纤维高粱;抗旱保苗;栽培方式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4 年 07 期
页码: 36-38
摘要: 为促进纤维高粱栽培技术的进步,以龙笤1号纤维高粱为试材,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纤维高粱不同播种处理方式对产量性状和工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铵和种子活化剂播种时加入坐水的水罐中对增加产量作用明显,合理调配肥料和活化剂、抗旱种衣剂的使用,不仅能增加纤维高粱的产量,且工艺性状明显好于对照。
- 相关文献
[1]寒地纤维高粱高产栽培技术及综合利用分析. 刘玉涛,粱金国,杨慧莹,王宇先,连永利,张树权. 2013
[2]几种除草剂对纤维高粱苗后杂草防治效果研究. 刘玉涛,赵秀梅,王宇先,宋秀丽,杨慧莹,杨帆,周恩昊,张树权. 2014
[3]几种播后苗前除草剂对纤维高梁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刘玉涛,赵秀梅,王宇先,杨慧莹,连永利,宋秀丽,张树权. 2015
[4]几种播后苗前除草剂对纤维高粱杂草的防除效果研究. 刘玉涛,赵秀梅,王宇先,杨慧莹,连永利,宋秀丽,张树权. 2015
[5]不同株型大豆品种混合种植增产机理初探. 李铭丰. 2011
[6]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杨克军,王玉凤,张树远,蔡鑫鑫,姜军,王岭,师臣. 2011
[7]白浆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性状的影响. 鹿树森,周宝库,马星竹,魏丹,赵清国,高中超,陈雪丽,杨军. 2011
[8]不同节水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生育性状的影响及效益风险分析. 陈书强. 2020
[9]不同栽培方式生产马铃薯微型薯的研究. 钱华. 2003
[10]秋延后耐贮运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张慧. 2003
[11]不同播种及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闻艳. 2004
[12]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丰收24产量的影响. 薛红,杨兴勇,董全中,张勇. 2007
[13]“Ⅱ1465”栽培方式对寒地玉米群体结构特性的影响. 张树远,杨克军,姜军,蔡鑫鑫,施臣,王岭. 2009
[14]粒用高梁机械化栽培的农艺流程与技术要点. 焦少杰,王黎明,姜艳喜,严洪冬,苏德峰,孙广全. 2012
[15]水稻栽培技术及机播秧栽培方式研究. 贺强,贺伟民. 2018
[16]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 赵桂范,连成才,史占忠,毕远林,郑天琪,王成,张洪全. 1993
[17]栽培方式对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盖志佳,刘婧琦,蔡丽君,张敬涛,姜艳喜,焦少杰,李如来,王雪洁,谷维,张俐俐.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申惠波;刘玉涛;徐婷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施氮量;有机氮组分;玉米产量
-
甲基磺酸乙酯(EMS)对谷子种子及幼苗活力的影响
作者:闫锋;董扬;赵富阳;侯晓敏;李清泉;王冰雪;周超;杨慧莹;范国权;刘凯
关键词:谷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甲基磺酸乙酯(EMS)
-
东北半干旱黑土区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作者:高盼;申慧波;王宇先;蔡姗姗;徐莹莹;杨慧莹;王晨;张巩亮
关键词:秸秆还田方式;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荧光结构;东北黑土区
-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钙土农田养分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徐莹莹;王宇先;杨慧莹;高盼;张巩亮;王晨;刘玉涛;谭可菲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黑钙土;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玉米产量
-
腐植酸叶面肥对糜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董扬;闫锋;赵富阳;侯晓敏;李清泉;王冰雪;周超
关键词:腐植酸叶面肥;糜子;产量;品质
-
水飞蓟籽实营养物质与脂肪酸组成
作者:陈晶;尹伟平;陈思;胡莹莹;武琳琳;刘岩;李岑;张树权
关键词:水飞蓟;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酸
-
冷凉区黑土有机质和玉米产量双提升技术探索及经济效益分析
作者:徐超;侯瑞星;杨克军;付健;王宇先;孙淑楠;苗宇;齐翔琨
关键词:冷凉区黑土;有机肥深施深松;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