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幼鱼的效果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挺兵 1 ; 吴兴兵 1 ; 朱永久 1 ; 郭威 1 ; 杨德国 1 ; 于江 2 ; 杨少荣 2 ; 王磊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关键词: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驯养;封闭循环水系统;船体网箱;生长存活

期刊名称: 淡水渔业

ISSN: 1000-6907

年卷期: 2015 年 06 期

页码: 97-10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长江野生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幼鱼(约150~400 g)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比较试验。每种驯养条件下的试验鱼均按规格分2组进行驯养。封闭循环水系统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11.48 kg/m3和17.65 kg/m3,驯养时间为279 d,平均水温为(14.5±3.4)℃。船体网箱中2组试验鱼的放养密度分别为4.40 kg/m3和7.06 kg/m3,驯养时间244 d,平均水温为(20.0±3.1)℃。所有试验鱼均采用人工配合饲料进行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驯养试验鱼的成活率分别为97.75%和83.78%,且大规格试验鱼比小规格试验鱼成活率略高。封闭循环水系统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8%/d和0.11%/d,船体网箱中两组试验鱼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7%/d和0.21%/d。船体网箱试验鱼的丰满度总体大于封闭循环水系统的试验鱼。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全年未暴发重大疾病,船体网箱中暴发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结果表明,封闭循环水系统驯养圆口铜鱼的成活率高但生长较慢,船体网箱驯养圆口铜鱼的生长优势明显但易遭受疾病侵袭。综合而言,封闭循环水系统和船体网箱养殖均是当前比较可行的圆口铜鱼驯养方式。

  • 相关文献

[1]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密度对大菱鲆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朱建新,赵霞,曲克明,高淳仁,李贤,刘鹰. 2011

[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种核心群体在连续排污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分析. 徐孝栋,栾生,罗坤,孔杰. 2014

[3]混养模式对鲫生长、存活、免疫酶活性和水质的影响. 林听听,么宗利,周凯,来琦芳,李功政,厉成新,高鹏程,王礼虎,魏建中. 2017

[4]短期饥饿胁迫下(鱼免)鱼(Miichthys miiuy)早期生活阶段的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研究. 单秀娟,窦硕增. 2011

[5]圆口铜鱼精浆的理化性质分析. 王昌霖,吴兴兵,朱永久,杨德国,王亚龙,陈亮,杨少荣,王小明. 2017

[6]圆口铜鱼呼吸代谢的温度响应特征研究. 胡晓娜,吴兴兵,朱永久,朱挺兵,李学梅,杨德国. 2024

[7]圆口铜鱼人工驯养繁育进展与展望. 孙志禹,朱挺兵,杨德国,李翀,吴兴兵. 2020

[8]几种营养源的附加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 吴兴兵,杨德国,杨少荣,朱永久,胡文静,朱挺兵,李学梅,孟子豪,何勇凤. 2023

[9]鲥鱼的驯养与生物学研究Ⅰ.O~+龄幼鱼的生长与食性. 王汉平,邱顺林,陈大庆,钟鸣远,黄木桂,张邦杰,麦家柏. 1992

[10]金乌贼亲体驯养与繁殖特性研究. 刘长琳,庄志猛,陈四清,邓永生. 2009

[11]野生中华鲟水族馆驯养观察. 刘鉴毅,张晓雁,危起伟,张辉,杨道明,朱永久,陈细华,杨德国. 2006

[12]哲罗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徐伟,尹家胜,匡友谊,姜作发. 2008

[13]南海区驯养条石鲷亲鱼的初次性成熟和产卵. 区又君,李加儿,林锋. 2014

[14]中华鲟水族馆驯养研究. 刘鉴毅,张晓雁,危起伟,张辉,杨道明,朱永久,陈细华,杨德国,郑跃平. 2006

[15]银鲳驯养技术的探讨. 王建钢,施兆鸿,彭士明. 2010

[16]乌苏里拟鲿苗种培育技术. 陈军,潘伟志,赵春刚,周长海,张爽. 2006

[17]野生半滑舌鳎的驯养技术. 孙中之,柳学周,庄志猛. 2005

[18]粗唇Wei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章龙珍,刘鉴毅. 1997

[19]不同喂食方法对产后野生中华鲟的摄食促进. 张晓雁,刘鉴毅,危起伟,杨道明,周文军,蔡经江,杨静. 2007

[20]史氏鲟南移驯养及生物学的研究 I.1龄鱼的生长特性. 庄平,章龙珍,张涛,张征,柳凌,张洁明,郭峰,易继舫,刘文成.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