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核质互作杂交种农艺性状和籽粒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燕红 1 ; 高世庆 2 ; 任扬 1 ; 张俊杰 1 ; 都晶晶 1 ; 高聪 1 ; 王军卫 1 ; 马守才 1 ; 宋瑜龙 1 ; 张改生 1 ; 牛娜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农艺性状;籽粒性状;杂种优势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1228-123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核质互作杂交种不同性状间的遗传变异规律和杂种优势,用8种小麦同核异质、同质异核雄性不育系分别与恢复系R5174、R2726组配获得16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及亲本的11个农艺性状和6个籽粒物理性状进行遗传变异、杂种优势、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F1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00%~32.72%,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籽粒性状;(2)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差异显著,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分别为0.22%~12.50%和-13.51%~3.61%,其中正中亲优势组合最低比例为50%,正超亲优势组合最高比例可达81.25%;(3)粒形与旗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4)从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F1代综合得分看,P型和Y型细胞质背景下的AK58不育系与R2726的杂交组合F1表现最好;(5)通过聚类分析可将F1分为两大类,其中第二大类包含除AS细胞质背景的AK58异质不育系与恢复系R2726组配的杂交组合,其共同的特征是籽粒表面积大、千粒重高及旗叶性状较好,表型性状的综合表现优于第Ⅰ类群,说明杂交种的性状受恢复系和不育系核背景影响较大。

  • 相关文献

[1]中国杂交小麦研究进展. 赵昌平. 2012

[2]不同生态区光温敏型核不育小麦育性研究进展. 李向龙,张华,张凤庭,赵昌平,马庆. 2005

[3]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相关指标的杂种优势. 王汉霞,马巧云,单福华,田立平,权威,张胜全. 2023

[4]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江红梅,张立平. 2009

[5]距离分析方法在小麦亲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 何中虎. 1992

[6]国审冬小麦新品种京冬17的选育与应用分析. 单福华,张凤廷,田立平,庞斌双,高新欢. 2012

[7]小麦F_4代株系的DNA位点纯合率和农艺性状变异幅度. 王丽霞,王立新,季伟,李宏博,信爱华. 2009

[8]新疆石河子垦区籽瓜新品系比较试验. 赵靓,宫国义,张恒斌,田守蔚,曾凯,刘涛,许勇,战勇. 2021

[9]外来种质导入在早熟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孙伯陶. 2000

[10]小麦雄性不育系BS366和FA-101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苑少华,李艳梅,白建芳,段文静,谭照国,刘子涵,王娜,赵昌平,张风廷,陈兆波,张立平. 2020

[11]利用外来新种质X1132x选育优良玉水自交系的研究. 王元东,张华生,段民孝,张雪原,张春原,陈传永,赵久然. 2015

[12]数字化玉米育种思路. 滕海涛. 2008

[13]北京油鸡不同组合杂交性能的分析研究. 张剑,初芹,王海宏,耿爱莲,刘华贵. 2010

[14]"京科糯2000"等系列糯玉米品种选育及种质创新. 赵久然,卢柏山,史亚兴. 2011

[15]玉米骨干自交系京2416杂种优势及遗传重组解析. 赵久然,李春辉,宋伟,刘新香,王元东,张如养,王继东,孙轩,王夏青. 2020

[16]雄性不育在作物杂种优势中的应用途径分析. 石子,宋伟,赵久然. 2018

[17]利用外来新种质X1132x选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王元东,张华生,段民孝,张雪原,张春原,陈传永,赵久然. 2015

[18]几个CIMMYT热带群体与中国温带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的关系. 王元东,张春原,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2008

[19]利用SSR共显性判定玉米杂交组合父本效率分析. 滕海涛. 2009

[20]玉米单倍体诱导系诱导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张如养,段民孝,赵久然,刘新香,邢锦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