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原生境野生大豆灰斑病抗性评价与发掘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雪峰 1 ; 齐宁 1 ; 林红 1 ; 刘广阳 1 ; 王晓楠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信息中心

关键词: 原生境;野生大豆;灰斑病;评价;发掘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2 年 01 期

页码: 11-13

摘要: 为丰富大豆抗灰斑病育种基因库,对黑龙江、吉林、河南3个野生大豆保护点内的280份原生境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灰斑病优异资源鉴定及发掘研究。结果表明:在抗感比例方面,河南桐柏(1:0.75)明显高于吉林龙井(1:1.40)和黑龙江巴彦(1:1.44),而吉林龙井略高于黑龙江巴彦;鉴定筛选出47份对黑龙江省主要灰斑病菌水平抗性好的野生大豆资源,其中,黑龙江巴彦大豆资源12份,吉林龙井14份,河南桐柏21份。

  • 相关文献

[1]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后代抗灰斑病鉴定筛选.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李宝英. 2005

[2]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林红,姚振纯. 1989

[3]寒地野生大豆表型性状的评价和聚类分析. 李炜,毕影东,刘淼,王玲,邸树峰,刘建新,樊超,杨光,梁文卫,来永才. 2021

[4]黑龙江省农田养分状况评价. 吴英. 1999

[5]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申宏波. 2011

[6]大豆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高雪冬,李灿东,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0

[7]大豆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分析. 高雪冬,李灿东,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0

[8]黑龙江省即将推广的大豆新品种(系)对灰斑病抗病性鉴定. 马淑梅,李宝英,高学文,穆继英. 1993

[9]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的SI分析. 金振国. 2008

[10]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和主要病害抗性分析. 郭美玲,刘成贵,李灿东,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陈维元,郭泰. 2016

[11]黑河地区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贾鸿昌. 2009

[12]大豆抗灰斑病新抗源的选育及利用. 郭泰,刘忠堂,齐宁,张荣昌. 1996

[13]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情况分析. 吴秀红,文景芝,马淑梅,丁俊杰,郑天祺,王洪武. 2004

[14]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结果. 马淑梅,丁俊杰,郑天琪. 2002

[15]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吴俊江,刘丽君,高明杰,夏凯,王德刚,郭强. 2001

[16]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对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分析. 吴秀红. 2004

[17]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申宏波,文景芝,苗兴芬,丁俊杰,顾鑫,郑天琪,马淑梅. 2007

[18]大豆灰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马淑梅,李宝英. 1997

[19]大豆亲本材料灰斑病抗性评价. 薛红. 2009

[20]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初报. 丁俊杰,文景芝,胡国华,陈庆山,刘春艳,顾鑫,郑天琪.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