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巨藻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对细长聚球藻PCC7942耐镉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顾梓鹏 1 ; 任玉东 1 ; 程芬 2 ; 张晓雯 3 ; 徐东 3 ; 叶乃好 3 ; 梁成伟 1 ;

作者机构: 1.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2.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省热带海水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转基因;镉离子胁迫;巨藻;细长聚球藻PCC7942

期刊名称: 渔业科学进展

ISSN: 2095-9869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127-1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是一个较大的基因家族,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对环境变化响应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从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配子体中克隆了6个完整的GST基因(mpgst1、mpgst2、mpgst3、mpgst4、mpgst5和mpgst6)。随后将6个巨藻GST基因分别转化至细长聚球藻(SynechococcuselongatusPCC7942)中,提取细长聚球藻转化株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验证及测定转化株GST酶活进行基因功能验证,结果显示,6个mpgst基因都分别成功整合到细长聚球藻的基因组中,但只有含mpgst1、mpgst4和mpgst6基因的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具有耐镉性。在镉离子胁迫下,细长聚球藻转化株MG1、MG4和MG6的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均显著高于野生株(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巨藻GST基因的抗重金属胁迫功能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巨藻潜筏式养殖技术的研究. 王飞久,刘光涌,张遂,索如瑛. 1999

[2]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对巨藻在我国适生情况的分析. 李宝贤,李国梁,姚海芹,申欣,鲁晓萍,梁洲瑞,刘福利,张朋艳,汪文俊. 2023

[3]俚岛湾巨藻越夏试验. 刘恬敬,索如瑛,刘绪炎,周其芳,杨清明. 1984

[4]巨藻幼苗光合、呼吸作用的初步研究. 凌晶宇,梁洲瑞,孙修涛,王飞久,汪文俊,刘福利,马兴宇. 2014

[5]半滑舌鳎vasa调控区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其驱动活性检测. 黄进强,陈松林,邵长伟,刘洋,林帆,李亚亚,王娜. 2015

[6]Tgf2转座系统在转RFP基因斑马鱼上的应用. 吴芳,叶星,邹曙明,张莉莉,孙成飞,田园园,白俊杰. 2014

[7]唐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其驱动活性的检测. 王海英,叶星,白俊杰,夏仕玲,劳海华,简清,王琳. 2008

[8]合浦珠母贝卵子电击脉冲参数的初步研究. 喻达辉,贾晓平,陈素文,李夏,朱嘉濠. 2005

[9]pH对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孵化率和仔鱼存活的影响. 吴晗,白俊杰,姜鹏. 2014

[10]显微注射技术在制备鱼类嵌合体和转基因海水鱼上的应用. 沙珍霞,陈松林,刘洋,徐美瑜,叶寒青. 2005

[11]转基因与野生唐鱼耐温限度及窒息点的比较研究. 姜鹏,白俊杰,樊佳佳. 2010

[12]转基因“超级鲤”F_2代与松浦鲤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的比较研究. 曹顶臣,梁利群,孙效文,闫学春. 2004

[13]Tol2转座子的特性及其在转基因鱼类中的应用. 陶然,常玉梅,李世国,唐然,梁利群,李明云. 2014

[14]LPIN1基因研究进展. 何小平. 2009

[15]斑马鱼Mylz2启动子的克隆与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鱼的构建. 简清,白俊杰,叶星,夏仕玲,梁旭方,罗建仁. 2004

[16]巨核酸酶I-SceI转基因元件的构建及其在斑马鱼中转基因效率的评估. 孙成飞,董浚键,田园园,余嘉欣,叶星. 2015

[17]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综述. 朱华平,卢迈新,黄樟翰,高风英,杨丽萍. 2010

[18]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对小鼠精子致畸性的影响. 曹顶臣,耿波,梁利群,常玉梅,徐伟,郭佳祥,孙效文. 2009

[19]罗非鱼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其启动子活性的初步检测. 郁二蒙,叶星,王海英,白俊杰,夏仕玲,劳海华,卢迈新. 2008

[20]转基因水生动物的应用研究. 叶星,王海英,简清,白俊杰,劳海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