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蔗褐锈病菌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伟怀 1 ; 刘宝慧 2 ; 鹿鹏鹏 3 ; 梁艳琼 1 ; 贺春萍 1 ; 李锐 1 ; 易克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2.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甘蔗;褐锈病;黑顶柄锈菌;单管巢式PCR;检测

期刊名称: 中国糖料

ISSN: 1007-2624

年卷期: 2022 年 44 卷 003 期

页码: 1-7

摘要: 由黑顶柄锈菌(Puccinia melanocephala Sydow)引起的甘蔗褐锈病是甘蔗生产中较为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建立该病原菌的高效检测与特异性鉴定技术体系,对于该病害的监测、预警以及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基于甘蔗褐锈病菌ITS序列保守区域位点设计了该病原菌的单管巢式PCR引物对,对外内引物退火温度、外内引物浓度比两个方面进行筛选与优化,并对所建立的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甘蔗褐锈病菌单管巢式PCR外引物PmF1/R1、内引物PmF2/R2的退火温度分别为63℃与52℃,以及外引物PmF1/R1与内引物PmF2/R2最佳终浓度比例为0.5 pmol/L:0.5μmol/L时,单管巢氏PCR检测体系较佳.所建立的甘蔗褐锈病菌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仅从含有甘蔗褐锈病菌DNA模板中检测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条带,而从含甘蔗黄锈病菌、咖啡驼孢锈菌、鸡蛋花鞘锈菌、葡萄层锈病菌、甘蔗黑穗病菌、橡胶炭疽病菌、咖啡褐斑病菌、稻瘟病菌、剑麻茎腐病菌的DNA中并未扩增出任何条带.通过模板梯度稀释法证实,所建立的单管巢氏PCR检测体系的最低检测限为10 fg/μL,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0倍.田间19份疑似病样单管巢式PCR检测结果,有18份样品DNA中含有甘蔗褐锈病菌.本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甘蔗褐锈病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及其病害监测,为该病害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 相关文献

[1]甘蔗褐锈病菌巢式PCR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 汪涵,吴伟怀,杨旭光,杨先锋,李锐,郑金龙,黄兴,梁艳琼,贺春萍,易克贤. 2017

[2]剑麻紫色卷叶病相关植原体单管巢式PCR检测技术建立与优化. 鹿鹏鹏,吴伟怀,郑金龙,王桂花,贺春萍,林培群,黄兴,梁艳琼,易克贤. 2021

[3]咖啡叶锈病菌单管巢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吴伟怀,刘宝慧,汪全伟,鹿鹏鹏,贺春萍,梁艳琼,黄兴,易克贤. 2023

[4]甘蔗叶片宿根矮化病的PCR检测. 赵婷婷,王俊刚,杨本鹏,冯翠莲,熊国如,蔡文伟,王文治,伍苏然,张树珍. 2011

[5]新型食用蔬菜鸟巢蕨嫩叶营养成分检测. 徐诗涛,陈秋波,宋希强,于旭东,何荣晓,胡翔宇. 2012

[6]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香草兰豆酊、浸膏中香兰素. 卢少芳,初众,赵建平. 2009

[7]芒果畸形病的巢式PCR检测. 贾静,蒲金基,吕延超,占魏,王芳,谢艺贤. 2012

[8]海南鲜食龙眼品质检测(英文). 陈华蕊,衡静,李杰,宋雯佩,李松刚,杨子琴. 2016

[9]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漆艳香,谢艺贤,张辉强,朱水芳,肖启明,廖晓兰. 2005

[10]绿橙表面缺陷的计算机视觉分级技术. 陈小娜,章程辉. 2009

[11]若干定性PCR方法部颁标准在检测转基因混合样品中的应用分析. 李美英,易小平,杨小亮,肖苏生,郭安平. 2013

[12]菠萝凋萎相关病毒-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罗志文,李向宏,范鸿雁,周朋,章绍延,张治礼,刘志昕,何凡. 2014

[13]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白秋月,杨春亮,叶剑芝,林丽云,陈吴海. 2019

[14]PRSV NIa-pro、NIa-vpg、NIb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检测. 王明钦,沈文涛,周鹏. 2008

[15]溶解性有机质对溶液中铁离子检测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吴东明,李怡,陈耀华,邓晓,武春媛. 2019

[16]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研究进展. 徐志,刘春华,李春丽,吴晓春. 2011

[17]检测乳管细胞中黄色体产生O_2~-速率的研究. 校现周,蔡磊. 2001

[18]香蕉束顶病毒研究新进展. 余乃通,刘志昕. 2011

[19]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养殖用水中的大肠杆菌. 陈雪华. 2012

[20]无核荔枝僵果病的病原菌鉴定、入侵途径及快速检测技术. 王伟博,李松刚,胡美姣,曹学仁,李敏,李焕苓,李芳,高兆银.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