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金波 1 ; 王永斌 1 ; 谭巍巍 1 ; 刘昭军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黑龙江省作物与家畜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471-4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际微生物组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生物在大豆根系土壤营养元素循环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即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的生长健康、营养物质吸收及病害防治等,大豆的生长也对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来关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概述,主要包括不同的大豆种质、耕作栽培方式、生长时期、根际分泌物以及外界处理等条件下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大豆根际微生物与土传病害的关系,同时对未来关于大豆根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议与展望。
- 相关文献
[1]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王志刚,徐伟慧,莫继先,肖静,孙剑秋,王建丽. 2012
[2]4种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微生物消长的影响. 张齐凤,石明杰,刘春来,黄珊珊,韩雪,张博,文景芝. 2008
[3]黑土麦田土壤动物多样性季节动态. 战丽莉,许艳丽,刘振宇,裴希超. 2013
[4]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构对不同耕作模式的响应机制. 宋秀丽,盘雨薇,孙士明,王俊河,靳晓燕,庞爱国,于晓波,金新月,郝天乐,宋翔雨,杨德光. 2022
[5]好氧堆肥中amoA硝化细菌群落动态变化. 徐莹莹,刘玉涛,王俊河,王宇先,杨慧莹,高盼,樊景胜,武琳琳. 2016
[6]施肥对大豆田植物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伟. 2010
[7]中国与引进国外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魏崃,寇坤,唐晓飞,张小明,高明杰. 2011
[8]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连作玉米田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樊景胜. 2018
[9]果树与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进展. 杨悦,顾广军,胡颖慧,刘畅,卜海东,于文全,程显敏. 2024
[10]大棚辣椒和小白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刘洋. 2009
[11]东北山1定子野生种群考察及其自然变异多样性分析. 杨锋,闫忠业,王强,刘延杰,张利义,伊凯. 2010
[12]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马铃薯田昆虫种类调查及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析. 顾鑫. 2014
[13]侵蚀黑土玉米和大豆根部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喻江,范国权,IKENAGA Makoto,SAKAI Masao,王光华,刘晓冰,于镇华. 2021
[14]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宋洋,李柱刚. 2010
[15]耕作方式对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 战丽莉,许艳丽,张兴义,潘凤娟,裴希超,刘振宇. 2012
[16]哈尔滨高粱田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刘思竹,邵天玉,刘兴龙,王克勤. 2014
[17]兴凯湖春季雁鸭类迁徙多样性及数量变化原因. 金铃,赵春喜,惠兆丽. 2000
[18]兴凯湖春季雁鸭类迁徒多样性及数量变化原因. 金铃,赵春喜. 2000
[19]黑土区连作大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陈雪丽,王玉峰,李伟群,王爽,王晓军,张磊,王英. 2018
[20]不同大豆连作年限对黑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株秀,刘俊杰,徐艳霞,张武,米刚,姚钦,王光华.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宇;王永斌;张金波;谭巍巍;肖晖;韩新春;刘昭军;王广金
关键词:大豆;育种;诱变育种技术;应用
-
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与基因挖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金波;夏善勇;王永斌;谭巍巍;李赵博;肖辉;韩新春;刘昭军
关键词:大豆;诱变;育种;基因挖掘;生物技术
-
全球转基因大豆发展概况
作者:谭巍巍;王永斌;赵远玲;刘昭军;王广金
关键词:大豆;种植;转基因
-
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
作者:刘昭军
关键词:遗传学基础;转基因育种;传统育种
-
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模式下不同蒙字号大豆的品种筛选
作者:吴宁;孔祥军;王永斌;赵远铃;谭巍巍;王广金
关键词:大豆;栽培模式;垄上三行窄沟密植;农艺性状
-
耐盐碱转基因大豆(SRTS)生存竞争能力评价
作者:刘琦;夏善勇;刘昭军;谭巍巍;刘鑫磊;吴滨;李希臣
关键词:耐盐碱转基因大豆;生存竞争;繁殖能力
-
航天处理对小麦组织培养效果的研究
作者:孙岩;张宏纪;王广金;刘东军;郭怡璠;刘文林;赵远玲;杨淑萍;王永斌
关键词:小麦;航天处理;组织培养;诱导频率;分化频率;农艺性状